第一百零二章:鄭和首次下西洋(二)

-

數日前。

清晨,奉天門。

「今日常朝隻議一件事,任何人為巡洋正使。」

朱棣負手立於丹陛之上,居高臨下的俯視眾臣,釋放著無形的威壓問道:「內官監太監鄭和,忠心耿耿,朕打算派遣他擔任巡洋正使,為大明巡使外邦,眾卿以為如何?」

選任巡洋正使乃是一件會被載入史冊的大事,文武百官一時間摸不清朱棣的真實意圖,皆不敢多言。

內閣顧問解縉卻出列稟道:「啟奏陛下,臣以為鄭和冇有資格擔任巡洋正使。」

「為何?」朱棣眉頭一皺,麵露不悅道。

他本以為這種事情不會有人提出異議,畢竟太祖皇帝已經準許解除海禁,永樂朝開海乃是順應先皇遺命。

可朱棣卻是萬萬冇有想到,深得他器重的解縉竟然會公開反對任命鄭和為巡洋正使。

「太祖曾有聖命,宦官與後宮不得乾政,奉天殿外就有太祖禦筆所書的鐵牌。」解縉不卑不亢的答道。

朱棣厲聲道:「解縉啊解縉,你不僅有個天下最好的記性,還有個不識好歹的壞脾氣。」

解縉躬身道:「微臣以維護太祖聖訓為己任,須臾不敢輕狂怠慢,悖典忘祖。」

「啪!」

朱棣氣急敗壞的抬手對著禦案猛地拍了一下。

朱高煦侍立在丹陛下最靠前的地方,他微微抬頭,發現朱棣被氣的不輕,彷彿想要手撕瞭解縉。

可是,大學士解縉說的一點不錯,大明王朝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確實立下鐵律,嚴禁宦官乾政。

文武百官見永樂皇帝發怒,皆立即俯首,大氣也不敢喘。

「陛下!」

鄭和急忙出列,跪下拜道:「請陛下息怒,解顧問隻是一家之言,卑職願率船隊出使西洋。」

他的話音剛落,大殿之中便響起了嘈嘩聲。

一時間,朱高煦與文武百官等眾紛紛側目,皆向鄭和看去。

朱棣瞅著鄭和道:「鄭和,你聽清楚解縉剛纔所講的話了麼?」

見鄭和不吱聲,他接著道:「你率隊出海,解縉認為是宦官乾政,要朕砍你的腦袋啊?!」

鄭和恭聲應道:「鄭和本來就是赤條條而來,別無牽掛。既然話已經說出口,就無所畏懼。能為陛下儘忠,為大明效命,臣鄭和死又何懼?」

他是宮中內官監正四品的太監,並非尋常的低階宦官,麵對大明皇帝朱棣自稱「卑職」或「臣」、「奴婢」皆屬正常,並無不妥。

鄭和的言外之意是宦官乾政屬於違反祖製,既然違反祖製要被砍頭,但隻要能為大明效命,為大明天子儘忠,他甘願一死!

大殿之上,瞬間安靜下來。

就連反對任命鄭和為巡洋正使的解縉,此時也被鄭和的忠勇而觸動,他是萬萬冇有想到世上竟然還有如此無畏的宦官!

「好!好一個死有何懼!」

朱棣冇想到鄭和竟這般剛烈,當即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讀書本是件好事,可死讀書,讀死書,不僅害己,更會誤國。解縉,你號稱天下第一才子,卻讀書不求甚解,所學無以致用。這樣,朕特準你在國子監內,開墾一塊菜地。」

朱棣平息了怒火,重新坐下後說道:「食五穀之味,要先勤於四體之勞,你到國子監去種菜吧!」

解縉無奈,但皇命不可違,隻好躬身行禮道:「臣領旨謝恩。」

待解縉退下之後,朱棣打算藉此機會闡述他的治國理念,便又再次起身,鄭重其事的說了一番話。

「太祖皇帝曾言:『人生天地間,造化得益於隨機而變,不失時勢者,乃為傑丈夫。』時勢在變,律令與國策也要隨機而變。」

「朕與眾位愛卿都必須審時度勢,順應發展,變中求存。頭腦冥頑不化,默守陳規陋習,死搬教條,隻能是行屍走肉。」

「眼下已不是洪武年間,國勢已變,朕正是在此之際抓住時機,堅持太祖治國之精髓,變通前朝具體之方略,如此方能開拓進取,開創盛世。否則,我大明將陷入固步自封之泥沼!」

朱棣話音一落,朱高煦當即跪地拜道:「父皇陛下高瞻遠矚,遵從太祖爺爺遺命,行開海巡洋之策,實乃英明之舉,兒臣讚成任命鄭和為巡洋正使。」

「太子讚成,諸卿可有異議?」朱棣高聲問道。

「臣附議。」方孝儒、梅殷、黃子澄、齊泰等人先後躬身出列,行禮道。

戶部尚書鬱新出列道:「臣附議。」

監察禦史解綸隨之出列道:「臣附議。」

一時間,許多文官皆表達了讚同的意見。

魏國公徐輝祖、曹國公李景隆等勛貴也連忙出列,表示支援鄭和為巡洋正使。

「好!好!好!」

朱棣眉開眼笑道:「既如此,命禮部擇吉日良辰舉行出海巡洋大典!」

禮部尚書鄭沂出列道:「臣領旨。」

「退朝罷。」

朱棣心滿意足的起身揮手道。

散朝之後。

朱高煦喊住鄭和,領著後者趕到了文華殿。

鄭和跟著朱高煦走進文華殿,發現大殿上擺著一座巨大的屏風,而屏風上懸掛著一副巨型輿圖。

此時朱棣正負手而立,饒有興趣的打量著巨型輿圖上描繪的波濤大海。

「拜見陛下。」鄭和躬身行禮道。

「不必多禮。」

朱棣笑道:「鄭和,你來的正好,此乃大九洲輿圖的臨摹擴大本,原圖出自太子之手,你可要好好看看!」

「臣遵旨。」鄭和肅容道。

他早就聽說過大九洲輿圖,今日難得一見,當即被輿圖上標註的大陸、海島所吸引。

「朕的父皇曾說過,天地再大不過一箭之遙,山峰再高不及一刀之利,朕現在想來,父皇此話有失偏頗哩。」

朱棣看著圖上的大海,感慨道:「古往今來,所有的帝王都隻能稱雄大陸,所有的功名霸業都是在陸地上完成的,誰也冇有君臨過大海,這大概就叫做望洋興嘆吧?」

「陛下此嘆可謂是千古一嘆。」鄭和恭維道。

朱棣道:「是麼?可朕不會一嘆了之。鄭和,你是十二歲進燕王府的吧?」

「是。」鄭和恭聲道。

朱棣道:「你跟著朕快二十年了。」

「是。」鄭和躬身道。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