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議定年號

-

數日後。Google搜尋.com

文華殿。

朱高煦端坐在桌案之後,環視著眼前的四個嫡子,朗聲道:「你們是知道的,自漢武帝創立年號之後,歷朝歷代新皇登基,皆需更改年號。」

「你們的皇爺爺數日前下令,

要求眾臣商議內禪之禮,其中便包括新皇年號一事。你們眼下手中拿著的,便是眾臣搜尋枯腸,集思廣益之後議出來的四個備選年號。」

「你們皆是我的嫡子,我今日把你們叫過來,便是想聽聽你們對於備選年號的意見。」

截止到永樂二十五年,朱高煦的妻妾為他生下了十九個兒子。

嫡長子朱瞻域齒序行二,

嫡次子朱瞻城齒序行六,嫡三子朱瞻堂齒序行九,

嫡四子朱瞻堪齒序行十三。

此時,朱瞻域躬身一禮,恭聲道:「爹,兒子認為選擇年號之事,應該聽皇爺爺的。」

「你們的皇爺爺已將一切朝政交由我處分,此事他早已表示不會過問。」

朱高煦直言道:「且說說你的意見。」

朱瞻域躬身答道:「爹,這四個備選年號之中,兒子認為正統最為合適。」

「為何?」

朱高煦麵無表情的問道。

朱瞻域生的魁梧雄壯,好勝鬥狠,嫉惡如仇,說得難聽一點,就是衝動魯莽,固執己見。

他少年時看上了永安公主嫡長女袁寧寧,後向徐皇後表明心跡,

發誓非對方不娶。

永安公主全名叫朱玉英,

乃是朱棣與徐皇後的長女,

即朱高煦的大姐。

她生於洪武十年六月十五日,天資賢淑,

慧靜端莊,恪奉聖訓,篤於孝敬,在洪武二十八年九月受冊為永安郡主,下嫁儀賓袁容。

永樂元年二月十八日,冊為永安公主,袁容升為駙馬都尉。

永安公主雖然貴為皇女,卻冇有自持身份而驕縱,反而嚴於律己,對上恭順,持家節儉,閨門肅睦,如古之賢女。

袁寧寧在永安公主的教導之下,也是端莊淑靜,性格溫和,恭順節儉。

徐皇後愛孫心切,自然是一口應諾,

並將此事記在心中。

待到朱瞻域成年後,徐皇後找朱棣、朱高煦商議給其選妻之事。

朱棣與徐皇後都同意朱瞻域迎娶袁寧寧,

可朱高煦以兩人為表親關係為由反對他們成婚。

但朱瞻域性格固執,

認定的事,誰也勸不動。

朱棣與徐皇後都覺得朱瞻域娶了袁寧寧,也算親上加親,並無不妥。

最終,朱棣不顧朱高煦的反對,下旨賜婚,讓朱瞻域娶了袁寧寧。

或許是因為近親結婚的緣故,婚後第三年的臘月,袁寧寧為朱瞻域生下一女,但卻因氣候嚴寒落下了月子病,至今未能再孕。

而朱瞻域好勝鬥狠,有一次與諸王世子在校場上賽馬時為了奪魁,意外墜馬,傷了左臂,導致他的左臂上留下了一塊觸目驚心的傷疤。

這也讓他的脾氣之中,增添了一絲暴躁,經常顯得盛氣淩人。

朱瞻域自以為他既嫡且長,未來的太子非他莫屬,得知朱棣明年要內禪之後,非常高興。

他周圍聚集了一大批人,這些人主張用「正統」為年號,巧妙地把「嫡長子正位東宮為正統」的寓意嵌入年號,藉以彰顯他將來的太子之位。

因此,在聽到朱高煦所問之後,朱瞻域恭聲作答道:「正統之意,有兩層含義,一是說我大明繼承華夏之禮儀,貫徹春秋之大義,乃華夏正統,二是說我朱家作為皇族可代代相承,永為中華統緒。」

朱高煦聞言,並冇有什麼表示,而是看向嫡次子朱瞻城,問道:「老六,你說說看,哪一個年號合適?」

朱瞻城與朱瞻域的性格完全相反。

朱瞻城相貌儒雅,風流瀟灑,多纔多藝,愛好文學,對朝政不感興趣,更不想當太子。

但仍有一些人支援他,對他寄予厚望,提出以「建文」為年號,即建立文治。

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是馬上得天下,永樂皇帝朱棣開拓疆土,也是靠的武力,而朱高煦則是要靠文來治理國家,建文年號甚合此意。

這些人把朱瞻城好文學的「文」字嵌入年號,也是對朱瞻城的一種暗示。

朱瞻城聰慧,雖然明白此意,可他不願參合朝政,對未來的儲君之位毫無興致。

故而,在聽到朱高煦的提問之後,他恭恭敬敬的作答道:「爹,兒子認為『宣德』這個年號不錯。」

「且說說你選擇『宣德』的理由。」

朱高煦沉聲道。

朱瞻城解釋道:「宣德這個年號,寓意著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他話鋒一轉,竟然又接著補充道:「但『宣德』這個詞並非首次出現,如梁武帝起兵時,用的是齊宣德太後的命令,隋朝時有宣德郎,五代十國時期,曾有宣德軍,宋朝有宣德門,宋代官製之中,還一度出現過宣德郎。除此之外,在洪武十二年,曾有大將金朝興因功受封為宣德侯。」

「你是認為選『宣德』為年號有瑕疵?」

朱高煦聽出了朱瞻城的意思,於是問道。

朱瞻城躬身道:「是的。」

其實,目前的朱高煦對朱瞻城和朱瞻域都不太滿意,他更中意天資聰穎、悟性極高的嫡四子朱瞻堪。

可朱瞻堪齒序排行十三,又非嫡長,就算將來他登基為帝,冊立皇太子也輪不到朱瞻堪。

「老九,你已經十二歲了,年紀不算小了,且說說你的看法。」

朱高煦看向他的嫡三子朱瞻堂,朗聲問道。

朱瞻堂尋思道:「爹,我認為『建文』過於小氣,『宣德』有些陳腐,『正統』顯得直白,唯有『洪熙』最為妥當。」

不待朱高煦提問,他便接著作了一番解釋道:「洪,大也。熙,光明、和樂、興盛、吉祥也。洪熙寓意著國家日益強大,甚是符合大明如今的國勢。」

「我看你閒暇時,喜歡擺弄蒸汽機械模型,還以為你對文學史籍不瞭解,今日的表現實在令人意外。」

朱高煦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緩緩說道。

「爹,孩兒認為,應該用『弘揚之弘』,畢竟太祖皇帝用過『洪武』,再用『洪』字有些不妥。且『弘揚之弘』,有輝煌、光大之意,與『洪武之洪』字類似,卻避免了重疊。」

朱瞻堪躬身一禮,高聲說道。

朱高煦看著九歲的朱瞻堪,點了點道:「言之有理,『弘熙』是不錯,但冇有讓我眼前一亮的必選之感。」

就在這時,尋思良久的朱瞻城忽然開口說道:「爹,『弘揚之弘』的字音與『洪武之洪』的字音相同,不如用『乾』字代替『弘』字。乾者,天、天下也。乾熙,天下興盛之意也。」

「妙哉!」

朱高煦頓時撫掌道:「我意已決,就選『乾熙』為年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