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陛下廣西、貴州叛亂已全部平定

-

乾熙二年,五月中旬。

武英殿。

朱高煦正在批閱奏疏,昌盛麵帶喜色從殿外躬身而入,行禮奏言道:「啟稟陛下,兵部尚書齊泰攜捷報求見?」

「讓他進來。」

朱高煦聽到「捷報」二字,神色竟然冇有一絲變化,平靜如常的放下奏疏,點頭吩咐道。

「微臣兵部尚書齊泰,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齊泰作揖行禮道。

朱高煦抬手道:「平身。」

「陛下,廣西、貴州叛亂已全部平定!」

齊泰先將最重要的訊息說了出來,然後才緩緩言道:「兵部剛收到兩份捷報,一份來自盪蠻將軍山雲,山將軍奏報大藤峽叛軍已平定,如今廣西境內各處叛亂已全部平定。」

他說到這裡,把手中的軍報轉交給了康平。

康平躬身疾步行至禦桌邊,又把奏報呈給了朱高煦。

朱高煦接過奏報的同時,發出一聲「嗯」的鼻音,表示在聽。

他之所以如此澹定,主要是最近收到來自廣西與貴州的捷報太多了。

就在上個月,山雲奉旨回到廣西之後,舉兵討伐韋萬黃、韋朝烈等叛軍,將其擊敗。

當時叛軍不願投降,退守山頂,依山勢之險峻,用藤條將木頭吊起,在其上壘起石頭,官兵一到,叛軍便砍斷藤條,推下木頭石塊,以至於官兵被阻。

山雲想了一個辦法,他派人尋了上百頭牛羊,半夜的時候命人在牛羊的角上捆上火把,然後再在牛羊群後麵敲鑼打鼓,把它們驅向反賊。

因為是夜裡,叛軍在山頂也看不清山下的情況,誤以為官兵到來,急忙砍斷藤條,推下木石阻攔。

等到天亮之後,叛軍手中的木石全部用儘,官兵趁勢登山,最終大獲全勝。

自那以後,山雲統兵先後討平了潯州、柳州、平樂、桂林、宜山、思恩等地的叛亂。

本月初,山雲認為慶遠、鬱林的蠻人除非受到重創,否則無法臣服,於是向朝廷請求增派部隊。

朱高煦下詔命調發廣東都司衛所兵兩千五百人給山雲。

山雲得到援兵後,分道剿捕,擒獲和斬殺許多蠻人,又親自指揮官兵攻打大藤峽叛軍,大獲全勝。

可以說,齊泰剛纔所奏的捷報,完全在朱高煦意料之中。

「山雲平叛有功,著升任右軍都督同知,禦賜紅織金羅衣一件,作為褒獎慰勞。」

朱高煦看著齊泰吩咐道:「至於其餘有功將士,便依山雲所奏,覈驗無誤後,一律照準。」

「微臣領旨。」

齊泰躬身領命,然後接著說道:「陛下,另一份捷報來自平蠻將軍蕭授,蕭老將軍奏報水西宣慰司、平浪長官司之亂已平,眼下貴州境內各處叛亂也已全部平定。」

今年二月,鎮遠府奧洞蠻章奴搶劫掠奪百姓,被思州府都坪峨異溪蠻長官司長官何夢霖擒獲,章奴之父親銀總聚眾一千五百餘人裹助長官司,將章奴解救出來,並欲攻打其洞寨。

鎮守湖廣、貴州總兵官蕭授派出新化府赤溪楠洞長官司長官楊通諒前往招撫,銀總設伏兵於路上,殺害了楊通諒。

於是,蕭授派遣湖廣都指揮張名調集沅州、辰州等衛官兵一萬四千兵進行圍剿,會師於清浪衛,攻克奧洞,殺死銀總,剿儘其同黨,平息動亂。

二月底,酉陽宣撫司宋農裡、石提洞、後溪洞軍民,被思州刺惹洞長向謀杓、嘗男、謀古嘗、惹阿昆等連年攻劫。

後溪等洞長聚集當地土民奮起抵抗,生擒寇首六人,並當場斬首示眾,但劫犯仍十分猖獗,於是蕭授派人前去招撫,同時準備調集思州等衛所及酉陽宣撫司的官兵進行征剿。

刺惹洞長謀古嘗等迫於官兵的威懾,招降服罪,將原搶劫的財物全部歸還,對所殺害的人以土俗安葬,並用馬匹等物質進行賠償,發誓不敢再犯。

蕭授遂令罷兵,平息了黔邊不安定的事態。

三月初,新添長官司舍人宋誌道掠劫居民,蕭授遣官招撫,宋誌道肆惡不悛,又糾集諸洞蠻夷四處搶掠,於是蕭授派兵剿捕,擒拿宋誌道械送至京治罪斬處。

貴州宣慰使司所轄乖西、巴香、昆阻比諸寨蠻人恃居深山密林中,多年四處攻劫周邊村寨,劫掠財物,擄搶婦女,掘人墓塚,殺傷官兵,鬨得民軍不安。

一旦衛所官兵出動追捕,諸寨蠻人則逃匿入深山林箐中。

當地土官劉德秀前去詔諭,諸寨蠻人頭目卓把同等不但不服,反而還要殺了他,幸虧有鄰寨的人出麵相救,才得免死。

於是蕭授派遣都指揮同知蘇保、宣慰使宋斌帶兵先攻破昆阻比寨,然後再剿其他諸寨,斬叛首數十人,諸寨蠻人懾威而歸順。

三月中旬,廣西都指揮使韓觀暴卒之後,廣西境內蠻人叛亂四起,貴州境內蠻人獲知廣西亂起之後,也紛紛舉兵反叛。

普定衛西堡長官司阿骨、阿哈等為亂,底寨長官司乾炒聚眾殺人劫財。

都勻衛豐寧長官司羅父盪燒燬廟宇,殺死土官家卷。

平越衛穀旺甲農與甲怒、清平長官司平若等寨阿夜、穀把寨革子祼各聚眾造反。

普安州魯平聚眾作亂,擅自殺死前往招撫的百戶張福等。

蕭授走馬上任成為平蠻將軍後,會同都指揮司、佈政司、按察司採取撫剿結合,使各處為亂者紛紛歸附,平息叛亂。

等到今年四月中旬,貴州境內除了水西宣慰司、平浪長官司之外,各處叛亂基本上得到了平息。

水西宣慰司阿閉、妨宣作亂,聚眾八千餘人攻打官兵,打死多人,占據當地深山箐林為巢,蕭授招撫不從,於是調兵圍剿,在其近諸寨頭目蘇底的配合下,以計擒殺了為首者,治服惡亂。

平浪長官司蠻賊紀那、阿魯等占據本司副長官的地盤,燒燬傍寨,縱擄畜產,殺傷寨民,為惡茲事,蕭授多次遣人招撫蠻賊都拒令,於是蕭授用兵剿之,生擒蠻賊紀那關進監獄,不久紀那死於獄中。

等到五月初,經過蕭授撫剿結合之策的巧妙運用,貴州境內各處叛亂已全部平息。

「蕭授平叛有功,著升任左軍都督同知,禦賜蟒袍一件,作為褒獎慰勞。」

朱高煦看著齊泰吩咐道:「至於其餘有功將士,兵部覈驗無誤後,一概照準。」

「微臣領旨。」

齊泰再次躬身領命道。

朱高煦見齊泰冇有告退的打算,知道對方應該還有事,於是問道:「齊卿有事要奏?」

「陛下,盪蠻將軍山雲彈劾柳州衛指揮使王綸殺良冒功。」

齊泰沉聲奏道:「這是山將軍的彈劾奏疏。」

他說著話,從袖袋裡掏出一份奏疏,捧在雙手上,高高舉起。

康平接過這份彈劾奏疏,然後將其轉呈給了朱高煦。

朱高煦打開奏疏,隻是大略的掃了一眼,便隨意將之放下。

柳州叛軍四處搶掠之時,盪蠻將軍山雲派遣柳州衛指揮使王綸出擊叛軍。

不過,柳州蠻亂平息後,柳州當地土民檢舉王綸屠殺投降的蠻人,取其首級作為反賊上報。

也就是說,王綸殺的不是平頭百姓,而是投降的叛軍,嚴格來說算不上殺良冒功。

「山雲與王綸私下可有恩怨?」

朱高煦隨口問道。

「回陛下,山將軍調去廣西時間較短,平日裡駐守在桂林府,應該不會與柳州府的王指揮使產生私人恩怨。」

齊泰恭聲道:「依臣之見,山將軍彈劾王指揮使,當是出於公心。」

朱高煦冇有表態,而是把康平喊過來吩咐了一句。

片刻後,鬚髮皆白的趙俊臣來到了武英殿。

「老臣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免禮。」

朱高煦抬手道。

「趙老將軍覺得盪蠻將軍山雲如何?」

朱高煦直言道。

趙俊臣略做沉思,隨後恭聲道:「回陛下,山將軍忠勇仁義,公心體國,並非小肚雞腸之輩。」

旁邊的齊泰聽明白了,趙俊臣這話等於是說山雲不會因私廢公,公報私仇。

朱高煦不需要聽具體的細節,有趙俊臣這番話就夠了。

「老將軍退下罷。」

「老臣告退。」

趙俊臣躬身一禮道。

「齊尚書,你覺得朝廷該如何處置柳州衛指揮使王綸?」

朱高煦目送趙俊臣離開後,轉頭看向齊泰言道。

齊泰想了想,委婉的說道:「陛下,臣以為王指揮使雖然殺降,但殺的都是蠻夷,對他的處置,當以寬大為懷。」

「那就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朱高煦沉聲道。

齊泰道:「陛下英明,微臣領旨。」

「齊卿,朕有一事不明,你可能為朕解惑?」

朱高煦皺眉道。

齊泰道:「陛下請問,臣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自大明開國以來,貴州、廣西境內的蠻人為何屢叛不止?」

朱高煦開口就問了一個讓齊泰頭大的問題。

「陛下,這事說來話長,臣一時半會也說不出個究竟。」

齊泰可不敢胡言亂語,斟酌著言辭說道:「但歸根結底,不外乎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道理。」

「齊卿認為,朝廷當如何行事,方可杜絕貴州、廣西境內再次發生蠻人叛亂?」

朱高煦不依不饒的追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