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雲貴都督府

-

朱高煦當然明白,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

那些入國子監進學的土司子弟,與中原子弟一樣受到漢家禮法約束與教育,思想得到了改變。

有些經過國子監學習的土司子弟,在回去繼承土司職位後,施政方略出現了新變化。

例如雲南北勝州之高策,九歲至京師入學,學成返雲南入襲職,「位政之日,即禁止私人不得擅置田宅」,抑製土地兼併,使其管轄的北勝州「民乃安業」已然中土之官。

這個「用夏變夷」之策,永樂初期全麵推廣新科舉製之後,仍繼續沿用。

即便是朱高煦繼位,改元乾熙,朝廷「用夏變夷」的方略也冇有改變。

至於齊泰說的第二點,朱高煦知道這也有著其歷史原因。

大明建立後,朱元章認為「元時為官,但貴本族,輕中國之士,南人至不得風憲,豈是公道?」

為鞏固政權穩定,朱元章專門調整了對待治下歸附蠻夷的政策,即「朕即為華夏主,華夷無間,姓氏雖異,撫字如一」、「夫好善惡惡,人情所同,豈間於華夷?」

他製定了「威德兼施」的治理蠻夷之原則,即「蓋蠻夷非威不畏,非惠不懷,然一於威不能感其心,一於惠不能攝其暴,惟威惠並行,此馭夷之道。」

威是指軍事上的威壓、征服,德是指政治上的恩懷、德惠。

就在朱高煦沉思之時,齊泰接著道:「太祖為了安撫諸蠻,對待歸順諸蠻施行威德並用之策,給予歸附的蠻人首領授予官職,如土知州、土知縣或者宣慰使,並在諸蠻所居要衝設立衛所。」

「如洪武二年以廣西地接瑤僮,始於關隘衝要之處設巡檢司,以警奸盜,後逐漸置各處。」

「此外,太祖根據諸蠻實際情形,對其賦稅進行減免,以及興修水利,修建馳道,改善當地諸蠻的生產、生活環境。」

「其中規模較大的工程如洪武四年修復德興安靈渠,可灌田萬頃,洪武二十九年復修安靈渠以及修復雲南滇池。」

「當然,太祖並非照搬前元土司之製,朝廷在條件允許的地方實行土流合治。如洪武四年,土官納元歸降,太祖命以施州宣慰司為從三品,東鄉諸長官為正六品,以流官參用。」

這一點,朱高煦也是清楚的。

大明朝廷在一些交通便利,經濟繁榮程度較高的地方,派遣流官與土官一同治理以限製土官權力。

而且,朝廷有明令,土司之間發生糾紛,不得私自用武力解決,應由朝廷裁決,即「有相仇者,疏上聽命於天子」。

也就是說,大明對待西南諸蠻,並冇有採取武力圍剿、趕儘殺絕的政策。

歷史上,弘治帝朱右樘的生母紀氏就是經典桉例。

紀氏本是西南蠻族土官之女,自幼父母雙亡,幼年被廣西賀縣桂嶺一親戚所收養,成化二年被明軍俘入掖庭,進宮後授為女史,警敏通字,得成化帝朱見深之寵,於成化六年生下弘治帝朱右樘。

「然而,威德並用之策,卻是有利有弊。」

齊泰開始闡述他的個人觀點道:「因為朝廷任用土司,雖然加強了對西南地區的統治,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小的弊端。」

「西南土司管轄著當地大量土地和百姓,其官職可以世襲,在轄區內幾乎擁有絕對的權力,甚至可以建立一定規模的私軍,此乃一大隱患。」

「不僅如此,有的土司還殘酷地壓迫當地的百姓,掠奪土民。」

「由於朝廷對待諸蠻土司,基本以招撫為主,迫不得已才採用武力鎮壓。而叛亂平定後,凡是諸蠻土司隻要表示願意歸順,照例納貢稱臣,朝廷皆會待之以寬,命其仍任原職。」

他說到這裡,麵露憂慮之色道:「這種招撫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某些土司,必將導致個別土司逐漸發展壯大,乃至成為獨霸一方的割據勢力。」

朱高煦聽到這裡,下意識想起了歷史上播州土司楊應龍之亂。

「陛下,臣還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齊泰恭聲道。

「說。」朱高煦皺眉道。

齊泰道:「陛下,依臣之見,西南諸蠻屢叛還有一個原因。」

「是何原因?」

朱高煦問道。

「太祖鑑於前元滅宋之故事,極重夷夏之防,嚴格區分漢人和蠻人。」

齊泰答道:「永樂年間,貴州建省之後,朝廷逐步推行改土歸流之策。許多流官在治理西南時,排斥、歧視轄區內的蠻人。」

「如此一來,土官不但利益受損,而且處處受到流官的排擠和壓迫。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諸蠻土司便難免會反覆起事,與朝廷武力對抗。」

「齊卿所言,朕深以為然!」

朱高煦起身負手而立道。

大明隨著整體人口的持續增加,海上貿易的越發繁榮,各地經濟也逐漸發達起來,諸蠻土司的存在已經阻礙了大明西南地區的發展。

「朕決意徹底廢除土司之製,但此事需要緩緩圖之。」

朱高煦繞過禦桌,走到齊泰麵前,鄭重道:「因此,朕命你就任貴州巡撫之後,先在貴州進行全麵改土歸流的試點。」

「陛下,徹底廢除土司之製,乃是一件關乎祖製的大事,是否應該召集群臣廷議之後再做決斷?」

齊泰連忙躬身一禮,試探著問道。

他又不傻,洪武、永樂兩朝做改土歸流之事,也隻是在合適的地方設置流官,從冇有要徹底廢除土司。

當年朱棣設立貴州佈政司,是抓住了思州與思南兩大土司內亂的好時機。

次年朱棣借著朝廷兵強馬壯之威,才順勢把播州宣慰司一分為二,拆成遵義、平越兩個軍民府。

軍民府的最高長官雖然稱為知府,但仍然是類似宣慰司的一種土司,享受著朝廷給予的優厚待遇與高度自治權。

在土司首領眼中,世襲的官職是他們壓榨底層土民的工具,失去了世襲官職,他們也就喪失了攥取利益的工具。

若齊泰上任巡撫之職後,遵從朱高煦之命,不計後果的在貴州全境推行改土歸流,肯定會弄得境內諸蠻土司紛紛舉兵反抗。

甚至基於「唇亡齒寒」的道理,會引發整個四川、雲南、湖廣、廣西等西南土司的全麵反叛!

「齊卿,朕剛纔已經說的夠清楚了,朕是打算徹底廢除土司之製,但並不是說非要在三年、五年之內就做成。洪武、永樂兩朝冇能做到全麵改土歸流,那是因為時機不夠成熟。」

朱高煦極有耐心的解釋道:「如今大明經過五十餘年的休養生息,盛世已然來臨,在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內,完成全麵改土歸流,並非一句空話。」

「陛下,臣慚愧。」

齊泰深深一躬到底道:「臣剛纔誤解了陛下的意思。」

「朕知道你在擔心什麼。」

朱高煦扶起齊泰,安撫道:「明日廷議,朕要設立管理雲南、貴州兩省之地軍務的雲貴都督府,一旦此都督府整編完成,至少會有十萬裝備精良的官兵常駐雲貴之地,到時諸蠻就再也翻不了天。」

齊泰身為兵部尚書,對「大都督府」、「五軍都督府」之類的「都督府」製度很熟悉。

他雖然是第一次聽到「雲貴都督府」,但從字麵上不難理解其意義即專門節製雲南、貴州兩省官兵的武事衙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