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朕決定追加一道恩旨

-

黑水城。【,無錯章節閱讀】

行營書房。

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與太子朱瞻域的密談還在繼續。

「父皇,既然這些衛所武官跟朝廷陽奉陰違,何不將他們揪出來,依律論處?」

朱瞻域尋思著言道。

朱高煦沉聲問道:「你可知我大明全境有多少這樣的人?」

朱瞻域一時語塞。

他方纔這麼說,隻是話趕話,根本就冇有認真的細算過。

「朕告訴你,粗略算的話,至少有兩千多人。」

朱高煦「哼」了一聲,麵無表情的言道:「若是把他們的親朋好友也加上,怎麼著得有兩三萬人。」

「這?怎麼可能!?」

朱瞻域震驚道。

「怎麼不可能?」

朱高煦笑了笑,反問了一句。

隨後,他接著說了一番話,現場給朱瞻域估算出了兩千多人的由來。

按新兵製下改編衛所的要求,原正四品的衛指揮僉事、從四品的鎮撫司鎮撫會轉為正四品營長、營參謀,以及從四品的副營長、營撫宣等營級軍職。

原正五品的千戶、從五品副千戶會轉職為正五品的曲長、曲參謀,以及從五品的副曲長、曲撫宣等曲級軍職。

原正六品的百戶、從六品的副百戶會轉職為正六品屯長,以及從六品的副屯長、屯撫宣等屯級軍職。

因為大明實際上需要接受改編的衛約有四百個,千戶所約有兩千個。

所以四品衛指揮僉事、鎮撫司鎮撫的總人數大概在兩千多人,千戶級武官總人數在四千多人,百戶級武官總人數在八千多人。

新兵製一個軍有三至八個營,一個營又有四至六個曲,一個曲由三個屯組成。

故而,新兵製三十六個軍總計約有營兩百個、曲九百個、屯兩千七百個,即營級軍職約有八百個、曲級軍職約有三千六百個、屯級軍職八千一百個。

這樣算下來,會有一千兩百多名衛指揮使僉事、鎮撫司鎮撫無緣新兵製下的營級軍職,以及四百多名千戶級武將無緣新兵製下的曲級軍職。

再加上還有七百餘名無緣新兵製軍級軍職的原三品衛所指揮、指揮同知,恰好有兩千三百多人。

正是這分佈在全國各地衛所之中的兩千三百多人在暗中跟負責改編衛所的總督們較著勁。

「他們不是衛指揮使、同知、僉事,就是鎮撫司鎮撫、千戶所千戶,手裡掌握著大量土地、資源,對基層衛所兵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朱高煦緩緩言道:「隻有把這些人安置好,新兵製才能穩穩噹噹的推行下去。否則一旦這些人暗中聯合起來,必定會引發出不小的亂子。」

「你剛纔的提議,雖然冇有切中要害,但是給朕提了個醒,即這些人對朝廷的敬畏之心可以利用。」

「因此,朕決定追加一道恩旨。」

「恩旨?」

朱瞻域疑惑道。

「正是如同開恩科一樣的恩旨。」

朱高煦點頭道:「朕要讓那些人知道,這道旨意是朕於常規聖旨之外特恩追加的旨意。」

「父皇難道是想把他們遷去大漠?」

朱瞻域忍不住問道。

他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早就看出來朱高煦舉兵征伐瓦剌有著更深層次的謀劃,如今與裁撤衛所聯絡起來,猛的想到了這種可能。

雖然他覺得這樣做很大膽,但此舉確實存在著可操作性。

「不錯,待朕掃平瓦剌之後,會將瓦剌境內三都司收歸朝廷直管,並新增若乾衛所。」

朱高煦撫須頷首道。

永樂中後期,朝廷在大漠設了六個羈縻都司。

瓦剌有三都司,分別是燕然都司、涿邪都司、堅昆都司。

韃靼有三都司,分別朔方都司、五原都司、雲中都司。

「故而,朕決定追加的恩旨內容倒也不複雜。」

朱高煦接著道:「凡是在新軍改編之中遭到裁汰的衛指揮使、同知、僉事,以及鎮撫司鎮撫、千戶所千戶、百戶、總旗等武官,若不願降級後在新軍之中留任,準許保留原職,由朝廷統一安排,遷去瓦剌三都司。」

「且每人賞賜永業牧場一座,按官品大小裁定,最低九品賜牧場二十畝,八品賜牧場四十畝,七品賜牧場八十畝,六品賜牧場一百六十畝,以此類推,三品賜牧場一千兩百八十畝。」

「朝廷鼓勵這些遷入大漠的衛所兵將把家卷也接過去同住。」

朱瞻域聽到這裡,向朱高煦投去了佩服至極的目光。

永業牧場就像永業田一樣,算是賜給個人的私有田產,朝廷不回收,是可以傳給子孫後代的。

兩千多名衛所武官賞賜的牧場加在一起,恐怕得有上百萬畝。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大手筆!

大明乾熙皇帝說是恩旨,就絕對不忽悠人!

「若不願去瓦剌境內都司衛所任職,朝廷會考慮實際情況,酌情將其調入郵驛局、民兵局、警安局、移民出入局、海事緝私局等省府分局當差。」

朱高煦看著朱瞻域繼續道:「當然,若有人想脫軍籍歸於農民,那便按你剛纔所言,一律按退役處置,交兵部退役軍休局依令辦理。」

朱瞻域麵露敬佩之色,對著朱高煦拱手一禮,恭聲言道:「還是父皇考慮的周全,兒臣受教了。」

這一道追加的皇帝恩旨,等於給了遭遇裁汰的諸衛所兵將兩個大的選擇。

若想繼續享受富貴,衛所職級一概保留,但得去漠西瓦剌都司任職。

這等於變相的去漠西當牧場主,為朝廷鎮守漠西。

若不願遠離故土遷去大漠,也不是不行。

要麼保留軍籍,轉入省府民兵分局當差,要麼轉為警籍,在警安局、移民出入局、海事緝私局等省府分局當差。

如此安排,可謂是一舉多得。

朝廷既能趁此機會建立起兵部各局在各地省府的分局,又能合理安排好那些被裁汰的原衛所中高層武官及基層兵卒。

而且此乃皇帝陛下特加的恩旨,這些人還會念著乾熙皇帝的好!

「不過,隻有恩冇有罰也不行。」

朱高煦臉色忽然一變,沉聲道:「那些慾壑難填,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吃喝玩樂、殘害基層官兵或百姓的衛所武官,必須依律嚴處,絕不能讓這樣的人繼續逍遙下去。」

「朕要讓他們知道朝廷的寬仁,也得讓他們明白朝廷法度之森嚴,不容褻瀆、踐踏。」

「兒臣謝父皇教誨。」

朱瞻域再次拱手施禮道。

他早就聽朱高煦、朱棣說過,對為君者而言,恩威並施,乃是禦下的一種手段。

如今朱高煦等於是身體力行,藉此機會為朱瞻域演示了一遍什麼叫恩威並施。

PS:感謝兄弟們的支援!希望有票的投推薦票、月票支援,冇票的留言發個章節說互動一下也好!感謝!

他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早就看出來朱高煦舉兵征伐瓦剌有著更深層次的謀劃,如今與裁撤衛所聯絡起來,猛的想到了這種可能。

雖然他覺得這樣做很大膽,但此舉確實存在著可操作性。

「不錯,待朕掃平瓦剌之後,會將瓦剌境內三都司收歸朝廷直管,並新增若乾衛所。」

朱高煦撫須頷首道。

永樂中後期,朝廷在大漠設了六個羈縻都司。

瓦剌有三都司,分別是燕然都司、涿邪都司、堅昆都司。

韃靼有三都司,分別朔方都司、五原都司、雲中都司。

「故而,朕決定追加的恩旨內容倒也不複雜。」

朱高煦接著道:「凡是在新軍改編之中遭到裁汰的衛指揮使、同知、僉事,以及鎮撫司鎮撫、千戶所千戶、百戶、總旗等武官,若不願降級後在新軍之中留任,準許保留原職,由朝廷統一安排,遷去瓦剌三都司。」

「且每人賞賜永業牧場一座,按官品大小裁定,最低九品賜牧場二十畝,八品賜牧場四十畝,七品賜牧場八十畝,六品賜牧場一百六十畝,以此類推,三品賜牧場一千兩百八十畝。」

「朝廷鼓勵這些遷入大漠的衛所兵將把家卷也接過去同住。」

朱瞻域聽到這裡,向朱高煦投去了佩服至極的目光。

永業牧場就像永業田一樣,算是賜給個人的私有田產,朝廷不回收,是可以傳給子孫後代的。

兩千多名衛所武官賞賜的牧場加在一起,恐怕得有上百萬畝。

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大手筆!

大明乾熙皇帝說是恩旨,就絕對不忽悠人!

「若不願去瓦剌境內都司衛所任職,朝廷會考慮實際情況,酌情將其調入郵驛局、民兵局、警安局、移民出入局、海事緝私局等省府分局當差。」

朱高煦看著朱瞻域繼續道:「當然,若有人想脫軍籍歸於農民,那便按你剛纔所言,一律按退役處置,交兵部退役軍休局依令辦理。」

朱瞻域麵露敬佩之色,對著朱高煦拱手一禮,恭聲言道:「還是父皇考慮的周全,兒臣受教了。」

這一道追加的皇帝恩旨,等於給了遭遇裁汰的諸衛所兵將兩個大的選擇。

若想繼續享受富貴,衛所職級一概保留,但得去漠西瓦剌都司任職。

這等於變相的去漠西當牧場主,為朝廷鎮守漠西。

若不願遠離故土遷去大漠,也不是不行。

要麼保留軍籍,轉入省府民兵分局當差,要麼轉為警籍,在警安局、移民出入局、海事緝私局等省府分局當差。

如此安排,可謂是一舉多得。

朝廷既能趁此機會建立起兵部各局在各地省府的分局,又能合理安排好那些被裁汰的原衛所中高層武官及基層兵卒。

而且此乃皇帝陛下特加的恩旨,這些人還會念著乾熙皇帝的好!

「不過,隻有恩冇有罰也不行。」

朱高煦臉色忽然一變,沉聲道:「那些慾壑難填,躺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吃喝玩樂、殘害基層官兵或百姓的衛所武官,必須依律嚴處,絕不能讓這樣的人繼續逍遙下去。」

「朕要讓他們知道朝廷的寬仁,也得讓他們明白朝廷法度之森嚴,不容褻瀆、踐踏。」

「兒臣謝父皇教誨。」

朱瞻域再次拱手施禮道。

他早就聽朱高煦、朱棣說過,對為君者而言,恩威並施,乃是禦下的一種手段。

如今朱高煦等於是身體力行,藉此機會為朱瞻域演示了一遍什麼叫恩威並施。

PS:感謝兄弟們的支援!希望有票的投推薦票、月票支援,冇票的留言發個章節說互動一下也好!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