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開疆拓土之上上策(上)

-

五日後。

清晨,旭日東昇。

早朝過後,文華殿之中,年富力強的朱棣斜著身子坐在禦案前,正低頭細讀朱高煦所書的條陳。

禦案左前方十步之外,侍從顧問方孝孺靜靜站在那裡,等待著朱棣的吩咐。

朱棣合上條陳,微笑著問方孝孺道:「太子、周王、楚王到了冇有?」

「回陛下,三位殿下已在外等候多時。」方孝孺恭聲道。

朱棣放下條陳,目光望向殿外,緩緩言道:「讓他們進來。」

片刻後,朱高煦與楚王、周王行至禦案下方,同時跪拜道:「臣等參見陛下,恭問陛下聖安?」

「這裡冇有君臣,隻有父子、兄弟。」朱棣故作不悅道。

朱高煦三人立即改口道:「兒子高煦(弟橚、弟楨)拜見父親大人(四哥),恭問大人(四哥)聖躬安否?」

「俺躬安!」朱棣揮手道:「都坐下說話。」

就在朱高煦三人就坐的同時,朱棣特地看了一眼周王,問道:「五弟,你的暑熱,恢復的如何了?」

「謝四哥關心,我今已恢復如初。」周王朱橚連忙答道。

朱棣點了點頭,沉默片刻後,開門見山道:「太祖皇帝禦極以來,地震頻發,秋冬季越發寒冷,春夏季旱災水災無年不至,修建官道,疏通水道,雖花費巨大,卻可以工代賑,以至於近年來民間傳說太祖皇帝乃治世之聖君。」

「你等需知,太祖皇帝亦非神聖,能匡扶漢家江山,多賴麾下文臣武將。然功臣封爵,天經地義。可如今天下,擁有伯爵爵位以上者半百(包括襲爵、蔭封),擁有世襲軍職者一萬有餘,每歲僅衣食稅租便有近千萬錢財不入國庫,而國庫除正常賦稅外又無其他源收,即便俺掌握著皇家商行等專營之利,但此消彼長之下,日後朝廷國庫空虛將難以避免!」

按朱元璋在位時的慣例,凡是遇到地震或旱災、水災的府縣,皆會下詔免災區三年田賦。

通常情況下,遇到這種天災,朝廷一般並不會像後世影視劇演的那樣每次都派欽差大臣去主持賑災,而是會先命令當地府縣長官想辦法安置災民,並從周邊府縣征調糧食等物資協助地方賑災。

正是由於各種賑災糧錢的支出,加上地方減免賦稅,從而會導致國庫總體下降。

這一點,走訪過基層的朱高煦與建藩多年的楚王、周王都有切身體會。

最近數年以來,朝廷麵對災年,雖不直接發錢發糧,但災後重建,以工代賑也是朝廷出錢出糧。

朱高煦知道,在未來,朱棣為了加強皇權,實現皇權下鄉,必會施行官吏一體。

到那時,朝廷不僅會將地方上府縣長官征辟佐官小吏之權收歸朝廷,還會剝奪中樞高官如六部尚書自設幕僚吏屬的權力。

到那時,凡大明朝的官吏,無論官職大小,品級高低,皆領天子之俸,食天子之祿。

屆時,朝廷便可憑藉人事權與財權,極大的加強對地方的控製力,進而實現皇權下鄉的目的,可由此便會導致拿朝廷俸祿的官員逐年增多。

即便有倭島的銀礦,但朱棣要奉朱元璋遺誌遷都北方,修建新都也是要花很多錢的。

這一點朱棣雖然冇有明說,但朱高煦心裡是有數的。

同理,皇帝封賞的爵臣越多,朝廷需要支出的錢財也就越多。

「大寧衛都督僉事陳亨勞苦功高,多次領兵平定胡虜諸部,揚我大朝國威,戰功赫赫,論功當封伯爵!數日前的早朝上,俺不顧諸多禦史及朝臣反對,執意封其為涇河伯,便是順應天理,以正國法!」

朱棣說到這裡,特地觀察了一下朱高煦三人的反應,見三人還算安靜,心中不禁有些欣慰。

大明王朝建國之初,為了嘉獎功臣,以示軍功爵的殊榮,朱元璋曾特地昭告天下將封爵標準定為「非社稷軍功者不得封」,而且他對皇室姻親外戚的爵位授予管理同樣極為嚴苛。

此舉,等於是將軍功封爵上升到製度與律法的層麵,既能讓有功之臣心服口服,又能限製皇親國戚靠關係而濫封爵位。

「如今出身低微的陳亨受封為伯爵,此舉既能讓功臣得到應得的榮譽,體現皇室恩德,又能彰顯朝廷對攻略草原的重視,這是鼓勵天下英豪之輩躍馬大漠,為國效力。」

洪武年間爆發過多次大案、要案,許多功臣遭到清洗,而陳亨卻一直得以置身事外,安然無恙,並未收到任何波及,可見朱元璋對此人的才乾和忠心都比較欣賞。

待到後來朱棣入主東宮,五年的秉承期間,陳亨再度得到重用,被一路擢升為大寧衛都督僉事。

陳亨鎮守的大寧衛是明朝防禦北元的軍事重鎮,「大寧行都司所領興州、營州二十餘衛,皆西北精銳」。

換言之,朝廷在這裡屯兵二十多個衛,皆為清一色的勇猛善戰之軍。

朱高煦雖然熟知明初歷史,但對陳亨這樣一個在史書上並不出名的人物印象不深,隻是聽過陳亨的名字,而不知道此人具體是做什麼的。

如今捕捉到「大寧衛都督僉事」這個關鍵詞,他瞬間明白陳亨有九成八的可能是朱棣製衡寧王朱權的底牌,這或許正是朱棣自信不怕寧王造反的根本原因。

「故而,太祖皇帝欲效法宗周,改封諸王於中國之外,俺受啟發,生了對高階爵位者也列土封疆的打算。此外,俺欲在日後革新稅製與爵位製,讓朝廷未來不會因無錢可用而發愁!」

「四哥三思,革新稅製與爵位製度或可緩緩圖之,但對高階爵位者也分封之事,臣弟萬萬不敢讚同!」

周王朱橚故意露出一副心直口快的模樣,開口反對道。

見朱棣沉默,周王朱橚又言道:「漢朝立國之初,高皇帝大肆分封而引發異姓諸王叛亂,漢孝景皇帝在位時七王之亂亦由分封引發,若無漢世宗孝武皇帝頒佈推恩令,天下必然又會爆發諸王之亂!臣弟求四哥三思!」

「俺且問你,宗周享國八百年,為何前四百年不見諸侯以下犯上?高皇帝之後不到百年便發生了兩次諸侯叛亂?」

不待周王思考,朱棣轉頭看向朱高煦,滿懷期待的問道:「高煦如何看?」

PS:今天大年初一,我給各位老鐵拜年了!祝大家虎年大吉,虎虎生威,健健康康,福星高照,鴻運當頭!為了感謝老鐵們對本書的支援,我在支付寶發了口令紅包,請在支付寶內搜尋「紅包」,然後輸入口令「大明威震四海」領取拚手氣紅包。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