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找到了不明桿菌

-

從1981年衛校開始正文卷第195章找到了不明桿菌明理科的牛琦跟蘭麗珍是一個寢室的,這時候正在加班,看到蘭麗娟進來還有點奇怪:

「麗娟,你怎麼來檢驗科了?」

蘭麗娟揚了揚手中的一個西瓜,笑道:「我想借你們的顯微鏡做些實驗。」

不遠同樣在加班的檢驗科主任趙寧抬起頭一看笑道:

「我們臨床的醫生們總算想起我們這些苦的輔助科室了?瞧見冇,你們都吃完午飯了,我們還在加班呢。」

蘭麗娟趕客氣道:「趙主任,我是有心殺敵,無力迴天啊,你們檢驗科的工作太專業了,我想幫也幫不進呀。」

「嗬嗬,不用幫,對了,你想做什麼實驗?」

「咱們實驗室裡,胃粘標本多嗎?」

牛琦回道:「不多,咱們醫院隻有一台胃鏡,所以檢查不多,今天隻有兩例活檢。」

蘭麗娟指著顯微鏡說道:「我就想觀察一下胃粘活檢,給以後的課題找找靈。」

趙主任有點疑:「麗娟你剛參加工作冇多久,就得到課題了?」

蘭麗娟苦笑了下:「趙主任說笑了,我哪得到,我就是想自己找找靈,總不能冇課題就不研究了吧?真有需要,自費都得上啊。」

趙主任一點不是肅然起敬:「喲,說得好,年輕人想進步這是好事,咱們檢驗科的機你隨便用吧。」

搞定了檢驗科大老,蘭麗娟也算拿到了尚方寶寶劍,於是趕坐到了牛琦邊。

牛琦將兩份胃粘標本拿了過來:「給,這兩份標本已經檢測完了,你怎麼實驗都可以。」

「謝謝哈。」

「冇事,你忙你的。」

蘭麗娟將標本放到顯微鏡下,調整圈對焦好,就急不可待尋找起男朋友所說的那些螺旋樣的不明細菌,可是將兩份標本反反覆復找了好幾遍,一個螺旋菌都冇找到。

心一下子就有點鬱悶了,不知道是自己水平有問題,還是標本有問題。

「琦,這兩份標本都是什麼病人?」

「都是胃潰瘍,做了活檢,想檢測是不是胃癌的,怎麼了?你有什麼新發現嗎?」

「胃潰瘍?」

蘭麗娟心想這不就是陳棋所說的不明致病菌的重點人群嗎?怎麼會一個都找不到?

「琦,我現在想在標本裡尋找一些特殊細菌,你覺得我應該怎麼找才正確?」

「特殊細菌?」

牛琦抬起頭來,指了指旁邊的染劑,

「你先做革蘭氏染試試,不過麗娟,胃粘上怎麼可能有細菌存在?那裡可都胃酸吶。」

國外目前的主流觀點就是胃部是適合細菌生長的,因為胃酸可以殺死一切細菌的。

在幽門螺旋桿菌被髮現之前,主流的觀點都認為胃炎、胃潰瘍等等胃部疾病,都是由於不當飲食、某些藥刺激、或者緒激引起的應激反應等等引起。

包括當初的教科書上也是這麼寫的。

可也正是因為冇有找到真正的病因,所以胃炎在幽門螺旋菌被髮現之前,被認為是不可治癒的。

被同事質疑,蘭麗娟鬨了一個大紅臉,「我這不是想找找靈嘛,嗬嗬,萬一有呢?」

牛琦也不以為意,反正做課題嘛,本來就是天馬行空找口,咋咋滴吧,於是管自己低頭工作了。

蘭麗娟也趕按步驟開始耐心染,等做完一些工作,再將玻片拿到顯微鏡一瞧,驚喜來了。

《我的冰山老婆》

果然在鏡頭裡看到了一條條彎曲的細菌,一端還有不鞭,難道這就是陳棋所說的不明致病菌?

蘭麗娟又換了另一份標本,再次觀察起來,這次同樣找到了胃粘上的細菌,不過跟前麵那份標本的細菌形狀有所不同,但同樣有鞭。

這讓蘭麗娟有點不自信了,到底哪一種纔是陳棋所說的不明致病菌?

但還是有點小興,至陳棋所說的胃粘存在細菌的假設是立的,這的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而且極有顛覆,真的證實了,連教科書都要改寫了。

這年頭也冇有微信,不可能馬上詢問。

蘭麗娟借來了紅筆和藍筆,隻能將自己觀察到的幾種細菌形狀都用筆畫下來,尤其鞭結構,都畫得很認真,準備寄給男朋友,讓他也辨別一下。

牛琦乾完手上的活,路過的時候瞄了一眼,奇怪地問道:

「咦,蘭娟你在畫什麼?這是細菌嗎?在胃黏標本上找到的?怎麼可能,估計是標本被汙染了吧。」

蘭麗娟一聽,覺得也不排除這種可能,那就如陳棋所說,需要多做實驗了。

這時候也打定主意,回去先學胃鏡作,然後將整個科的胃鏡檢查工作都一個人包了。

這樣做的工作量會額外增加,別人會輕鬆,相信同事們也是樂觀其,而自己取標本自己做實驗,更能掌握一手數據。

等將這些不明致病菌研究得差不多了,拿到了一手證據,且標本數量足夠,這篇論文再找找科主任,要發表還得醫院推薦。

到時給陳棋按一個第一作者,這樣他調回城區工作就更能實現了。

蘭麗娟想到這裡,暗暗給自己鼓勁,準備擼起袖子加油乾了。

這就是陳棋這個重生者的優勢了。

其實在胃粘裡尋找某些不明細菌,這個檢測尋找工作非常簡單,但這個時代所有人的思想都被錮了,侷限了。

像牛琦,就天然認為胃酸泡著的部位是不可能有細菌的,偶爾有發現也是標本汙染了。

但偏偏有醫生不信這個邪,像澳州兩位醫生就在不停尋找,找到後又在努力證實這個螺旋樣的細菌跟胃病發生有著直接的關係。

然後他們功了,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就這麼簡單,但因為簡單,你如果找不對方向,千百次的實驗都是白做的,無用功的。

陳棋是重生者,自己所有的經驗和知識那都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誰他現在領先這個時代40年。

也許哪一天,他和蘭麗娟也能為「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