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嚴院長禦街誇官

-

從1981年衛校開始正文卷第222章嚴院長街誇院長的位置從來都是上級任命的,你想當院長肯定是要走上層路線。

結果傅千偉不但在衛生局冇什麼特別鐵的關係,也不是單位副職,怎麼能一步登天當上一把手?

並且還因為自己私心太重,不想與衛生院同甘共苦,寧可下調到公社去,也不願意跟大夥兒一起減工資,這種人怎麼可能當上院長咧?

所以嚴泉信一直堅守在黃壇衛生院裏,一當院長就當了23年,而且似乎還要繼續當下去的節奏。

這樣一個可親可敬的小老頭,也值得副局長親自送上一杯水了。

邱明才一屁坐在位置上,笑嗬嗬地問道:

「老嚴,你可是稀客,怎麼,又要上門來化緣了?我跟你說,上次我已經是儘了最大的能力幫你們了,現在可是要錢冇有,要命一條!」

嚴院長態度謙和地趕說道:

「邱副,你這可就冤枉我了,難道我來局裏,隻有哭喊冤要補助,就冇別的事了嗎?」

「難道不是嗎?」

邱明才一個反問,差點冇把嚴院長給噎死,實在是以往他的信譽太差了。

黃壇衛生院太窮,更何況還要領導10個公社一級的衛生保健所,加起來也有上百號職工。

這一大幫子人吃喝拉撒都要錢,自己又賺不到,可職工的工資是不能不發的,怎麼辦?

所以每次到年底,嚴院長幾乎就要吃住在衛生局了,為的就是儘可能多的討要補助。

問題是衛生局自己也冇多錢呀,

全縣這麼多家醫院裏,除了二院略有盈餘,四院半死不活,其他所有衛生院、防疫站等那都是虧錢大戶,全都嗷嗷待哺。

僧多粥

嚴院長是知道會哭的孩子有喝,所以每次到年底,要麼倚老賣老、要麼裝瘋賣傻、要麼直接賣慘,反正一個目的:

要錢!

麵對這麼一個蒸不、煮不爛的老豇豆,衛生局領導真的是很煩,煩到晚上都要睡不著。

所以局領導對嚴泉信是又又怕又煩,五味雜陳。

嚴院長這時候聽到邱副局長的反問,心就放鬆下來了,出自己的藍西湖牌香菸,遞給邱明才一要,自己一,點著後一起開始吞雲吐霧起來。

「老邱,你可不要小看人,今年我們衛生院除了正常撥款外,就不問你們多要補助了,剩下的錢我們自己解決。過年之前我都不來衛生局打地鋪了,嘿嘿。」

邱明才一聽,有點不大相信:

「咦,你們今年發財了?不應該呀,黃壇可是全縣最偏僻最窮的一個鄉鎮,哪來那麼多病人?就算有病人,老百姓有錢嗎?」

嚴院長還是嘿嘿一笑: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還多虧衛校給咱們分配來一箇中專生啊,咱們外科創建以後,當月就賺錢了,不但讓我們所有職工的工資都做到實發,還有點小閒錢發點小補助,所以今年咱們可算是翻了。」

邱明才一聽,興趣大增:

「外科創造效益了?這麼快?快跟我說說,等等,你先別說,我去把汪局長他們都來,大夥兒一起聽聽,這可是個大新聞,或許還有全縣推廣的意義呢。」

衛生局會議室裡

今天上班的所有局領導全部都來了,會議議程隻有一個,黃壇衛生院自己賺到錢了。

這個可是解放以來縣衛生係統最大的稀罕事了,讓大家都充滿了好奇。

會嵇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區管所一級的衛生院一共是10家,但每個衛生院都虧錢,年底衛生局裏那個熱鬨啊,為了多要補助,什麼招都有。

像嚴院長往年吃住在局裏,直接打地鋪的,絕對不是一個兩個。

哪怕虧錢,相對來說,有魚米之鄉稱呼的越中北部地區幾個衛生院相對好點,因為這裏的老百姓相對富裕。

至於4個山區衛生院,那是一個比一個窮,黃壇更是窮中之窮,窮到領導都不願意去視察,就怕被逮住要錢。

今天這個往年最大的困難戶,突然搖一變,說今年不來討飢荒了,自己解決財政困難了,這不得不讓人驚嘆、好奇、疑問。

就連正局長汪建平也是滿腦子問題:

「老嚴,你可不要吹牛啊,現在可不是放衛星的時代了,如果我冇記錯,半年前你還來我們局裏要讚助,說要建個什麼外科的,怎麼半年之後就發財了?」

醫政科科長石應康也是快人快語:

「就是呀,老嚴,你們黃壇區衛生院上上下下可有百來號人,你就不怕你家門被人給拆嘍?」

財務科申昆玲則是心愉快:

「黃壇不要補助了最好,咱們也可以鬆一口氣了,你們是不知道呀,往年到年底了,老嚴拿著棉被一出現在局裏,我這頭痛病就要犯了。」

嗬嗬嗬,會議室裡眾人都發出一陣輕笑。

嚴院長笑得格外開心:

「汪局長、石科長、申科長,往年是往年,今年咱們可就不同了。往年要討點錢還要看你們臉,今年咱們自產自銷,自給自足,不給政府添麻煩了。」

或許有人會說,嚴院長乾嘛不繼續哭窮?補助不要白不要。

其實大家都誤會了,

一來黃壇衛生院賬上有錢的事是瞞不住的,畢竟年底衛生局要對每家下屬單位都進行財務審計,到時賬上的一目瞭然。

第二個嚴院長今天之所以這麼高調來個「街誇」,其實他是有目的,有計劃的。

汪局長樂嗬了半天,這才認真問道:「老嚴,那你介紹一下,你們黃壇怎麼解決財政困難的?」

嚴院長這時趕打開筆記本彙報起來,眾人都豎起了耳朵。

「各位領導也知道,往年咱們黃壇衛生院是有名的財政困難戶,平時工資也隻能發一半,年底為了給職工補足工資,那我真是連這張老臉都豁出去了。

衛生院財政困難,主要原因是山裏人窮,冇錢看病,其次是衛生院的整醫療水平落後,大病治不了,小病不用治,上麵競爭不過大醫院,下麵競爭不過赤腳醫生。

但是,今年我們黃壇衛生院分配來了一箇中專生陳棋,這位小同誌不得了呀,有著一手了不得的手功底,所以我們就以陳棋為中心,創辦了黃壇衛生院第一個外科。

並且在各級領導的關心護下,我們黃壇更建立起衛生院一級的第一個手室,開業的第一個月,外科就接診病人達千餘人次,其中手多達600多台,平均一天要做20多台普外科手。

我們的外科,第一個月就達到了7000元的醫療收,去掉本之後,我們的利潤達到了5000元,第一個月我們就補發了所有職工的工資,同時還發放了量的補。」

申昆玲科長一口茶水全噴出來了,然後一邊咳嗽,一邊詢問道:

「你們第一個月就賺了5000塊?乖乖,我記得你們黃壇衛生院本部隻有20個職工吧?這樣平均每人能發200多塊錢了?這收比我都高啊。」

這話一出,會議室裡一片議論聲,所有人都有點接無能,平均一個能發200多塊錢,這是什麼概念?

按國家乾部24級工資算起,一個月200多元,那就是行政十級。

行政十級,一個月工資標準是217元,那是正軍級、副軍級、正廳級、正地市級才能達到的標準。

像汪局長這樣的正科級,一個月工資標準是十七級,101元,就這,已經是衛生局最高標準了。

黃壇衛生院是什麼級別?那是正級,按古代的標準那都不能算「」,隻能算是「吏」。

結果今天這些小吏拿到手的工資,居然跟知府老爺是一個級別的,遠遠把會議室裡的眾人都甩在後,這讓大夥都無法接。

嚴院長聽了連連擺手:

「哪能呀,哪能呀,我怎麼敢把錢都發完了?咱們衛生院要錢的地方還有很多,是手室還要繼續新增設備,另外我們還要擴建住院部,這都要錢呢,我隻是發了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嘿嘿。」

邱副局長也忍不住了:

「哪怕一小部分那也不得了,我知道二院在給職工發補,一個月最多也就十幾的,你們黃壇衛生院現在工資實發,外加補,這收是直追二院,甚至可能都超過了,乖乖。」

「是啊,老嚴,你們現在一個月能發多補?」

「不行,我不要在局裏乾了,我要去投奔嚴院長,我要去黃壇衛生院了。」

會議室裡的機關乾部們一個個都酸了,七八舌議論開了。

可是酸歸酸,冇辦法呀,誰各家醫院的財務是獨立的呢?局裏很難乾涉。

潛規則都是單位有錢就多發點,冇錢就發點,年底看財政適當給些安獎,反正大家都困難,二哥不笑話大哥。

八十年代的一個特點,企事業單位因為自己能賺錢,所以能發補助,另外節頭節尾還能發不東西,從生活用品到年貨應有儘有,自主權很大。

恰恰相反,機關單位是真窮,因為機關冇有外快,全靠死工資,所以收反而冇有企業多。

所以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分配工作,很有願意去機關的,有選擇的前提下,更願意去大型廠礦企業。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