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七章糜爛的京師(二合一)

-

崇禎下令調集邊軍入京勤王,總指揮是兵部尚書張鳳翼。

張鳳翼是山西人,與兄弟才名聞於世。

如今八十七歲的高齡,不說他是戎馬一生吧,從地方督撫直接升任中央兵部尚書,當真是一場仗都冇打過。

甚至連軍事才能不佳的孫承宗,都痛斥張鳳翼軍事不行,可想而知他到底是有多不行!

此番清軍入昌平,導致先帝陵寢受驚,有大批言官彈劾張鳳翼坐視不救。

特彆是前些時日薊鎮早就傳來訊息,他都冇有提前佈置,全程當了啞巴。

甚至還把大批薊遼善戰之卒,調往中原各地剿匪。

如此昏庸之人,竟然坐在兵部尚書的職位上數年,毫無建設。

如今清軍在京師周遭肆虐,他不負主要責任,誰負?

張鳳翼當然不能把鍋甩給皇帝,他為了避禍,才自請總督各鎮援兵。

可他真冇那個本事。

剿賊剿不好,遇上更難打的清軍,他就更贏不了。

不錯,清軍再次肆虐京師重演,張鳳翼毫無辦法。

到了這個時候,兵部尚書不是為了更好更快的擊潰清軍,而是為了自己避禍,才請求當總指揮的。

當然崇禎對他寄予厚望,很快就批準了,且賜給他尚方寶劍,發給萬金,賞功牌五百,給他預備賞賜給有功之卒。

崇禎還任命太監羅維寧監督通州,天津,臨清,德州軍務,與張鳳翼配合。

對長城關隘負有直接責任的宣大總督梁廷棟,奉命入援。

可梁廷棟的人馬在與清軍交戰當中,賠的大差不差,隻能拉著一些人頭湊數,緩慢而來。

張鳳翼、羅維寧、梁廷棟三人本應該互為犄角,擊退來犯之敵。

人人都會有好想法。

但付出行動的人,可實在是太少太少。

尤其是這三人都冇啥戰心,且麵對滿洲鐵騎的肆虐,不敢交戰,畏縮不前。

阿濟格看出來明軍的軟弱,於是在大明京師周遭攻略一番之後,很快就離開沙、清河。

刨除正藍旗的七旗加上漢人、蒙古人的三旗共十旗,向東攻克寶坻,殺知縣趙國鼎。

攻定興縣,殺前光祿寺卿鹿善繼。

西下攻陷房山,殺典使諸人。

一時間,京師周遭的百姓人人自危,大明官軍絲毫不見蹤影。

入眼的全都是清軍在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

清軍分兵再往南戰涿鹿時,被言官屢次彈劾的三人,決定要雄起一把。

畢竟勳貴們都坐不住了,京師周遭可全都是他們的產業。

前幾年已經劫掠了一次,如今又來,誰能遭得住這樣可持續性的竭澤而漁?

三人遭不住彈劾,抓住時機,重拳出擊猖狂且無限分兵的清軍。

此一戰,清軍損失二百餘人,官軍死傷千餘人,總算是有了一定的人頭入手,當為大勝!

捷報送到崇禎麵前的時候,讓他皺眉不已。

清軍肆虐京師周遭,百姓受苦,大明官軍竟然就取得這點戰果?

就這還算是大勝!

他們三個哪來的臉?

真是太讓朕失望了!

崇禎都想要把賞出去的萬金要回來,***的退錢。

早知道朕就征召靖遼伯,從湖廣等地疾行來勤王。

結果這還不算完,秦王送來一封求救信,更是讓崇禎火冒三丈。

盧象升與洪承疇圍剿中原諸賊,一直盤踞在山西的錘匪賀

今朝,竟然大肆攻打陝西,且控製了潼關、大散關等地。

整個陝西都要落入錘匪的手中。

對於這件事,崇禎拳頭都攥硬了,冇成想連錘匪都敢來欺辱大明。

崇禎知道陝西兵力空虛,洪承疇近日來一直在攻打山西,迫使賀今朝回援。

如今看來,並冇有什麼用處。

一旦陝西也落入賀今朝的手裡,崇禎想都不敢想,他下一步會乾什麼!

那個低賤的驛卒,也會跟皇太極一樣裂土稱帝嗎?

這些事他隻能氣,目前都無法解決。

麵對秦王的求援信,崇禎暫且放在一旁,

近火他都無法撲滅,更不用說遠火了。

賀今朝在陝西那個貧瘠之地折騰,崇禎隻能選擇讓他折騰去。

山陝之地本就是貧瘠之地,山西巡撫許鼎臣上奏連年乾旱,又鬨了饑荒。

崇禎無力賑災,賑災的錢撒出去,也見不到一丁點水花。

這便也是他不想賑災的原因。

賀今朝他出兵陝西,攻打秦王,定然是想要更多糧食!

崇禎搖搖頭,把這件事擱置一旁,為今之計先擊潰來犯的清軍,纔是大事。

可清軍並不是那麼好擊潰的。

阿濟格非常貼心,冇等崇禎想出擊潰他的法子,在大掠京師之後,便撤軍,直接攻固安、文安、永清等地。

再連下五城後,他才和大明總兵劉澤清遇上,無法攻克城池,又轉道西方攻香河,涿州,破順義。

攻占城池不是目的,擄掠纔是最終的戰略目的。

周遭知縣不是自儘,就是被殺。

阿濟格還覺得擄掠不夠多,他又繞到京師北邊,到懷柔、大安、西和等地。

然後屯兵密雲、平穀,放出手中多支部隊,叫他們前去劫掠,到時候隻需上交七成。

怎麼搶,他不管。

誰搶的多,那誰就賺的多,立下的功勞也就越大!

此舉自是充分調動了八旗劫掠的主動性。

許多都是明***換的清軍,他們在大明可都是窮怕了,剃了辮子之後。

不僅明軍懼怕他們,他們還可以肆無忌憚的劫掠。

哪個人的積極性,不會被調動起來。

搶掠的越多,他們才能發大財。

要是放在大明,發財哪輪得到他們這些刀尖舔血的大頭兵?

也就是目前八旗無法攻破北京城,他們就環繞著北京城周遭的州縣,可勁的劫掠。

崇禎調集了重兵來救,總是見清軍肆無忌憚,可大明官軍去哪裡了?

總指揮張鳳翼既害怕打仗,又害怕遭到皇帝的懲處。

惶惶不可終日,他根本就從冇考慮過如何帶領明軍打勝仗,擊潰清軍。

張鳳翼隻想著這件事整不好,他就得死。

縱然他活了八十七歲,可也害怕死啊!

張鳳翼又瞭解皇帝的性子,也清楚一個事實,清軍他是無法擊潰的!

京師周遭被大肆劫掠,參考崇禎二年皇太極劫掠後,一大批人事後被懲處,嚴重的就刀斧加身。

張鳳翼認命了,覺得免不了一死,但他不想被做出北京烤鴨,然後傳首九邊。

遂選擇慢性自殺,每日都要吃一點點大黃(瀉下藥),致使病情一日比一日重。

明軍總指揮都選擇擺爛自儘,其餘明軍就更不用說阻擊清軍了。

駐守城池能夠不被清軍攻破,已然是明軍當中的大勇!

崇禎對於戰事日常憂心,可又無解。

至於本

該上任的陝西巡撫甘學闊,遇到了清軍入侵,隨著張鳳翼抵禦清軍,也好練手將來去陝西抵禦錘匪。

可這位三甲進士與張鳳翼一般,對於調兵遣將皆是一竅不通。

一聽清軍來襲,難以抵擋直接帶頭跑路。

他身在城樓裡觀戰,都被嚇得不敢睜眼,嘴裡唸唸有詞,聽起來像是在祈求漫天神佛之類的話。

可朝廷裡這幫屍位素餐的京官們,對於山陝那種危險的地方去當官,極為抗拒。

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反賊給噶了腦袋,享受不了富貴生活。

故而山西巡撫許鼎臣雖然不聽洪承疇的調令,可依舊冇事。

因為冇有人願意去頂他的缺。

明軍的總指揮,到輔佐總指揮的輔助們,皆是如此不堪。

這場仗還怎麼打?

他們就隻敢龜縮在城內,任由清軍來回奔馳劫掠,無人敢主動出擊。

首輔溫體仁建議,既然盧象升已經重挫反賊,莫不如讓他帶著靖遼伯等人迅速北上來支援。

麵對群臣以及張鳳翼無法有效的遏製住清軍,遂點頭同意。

盧象升正在勳陽圍剿高迎祥。

即使他跳出包圍圈,但也落入了下風。

反觀盧象升軍政兩手抓,抓起屯田兵,利用湖廣之地,自己種田養兵,自可支撐防禦。

崇禎一下子給此番圍剿調撥了將近百萬兩銀子,可是一次性的。

以後就得自負盈虧,彆總向朝廷要錢,朕真冇錢!

相比於盧象升有官府的支援,高迎祥的日子實在是不好過。

他手裡的老本全都賠的精光,底下的小頭目們也蠢蠢欲動,不想再跟著他了。

高迎恩感覺一日不如一日,他開口道:

“大哥,咱們在這裡待著不是事,還是走漢中跑回陝西。”

“回陝西?”

高迎祥近些日子有些消沉,聽到弟弟的話,他頗為躊躇。

想當初自己與賀今朝會麵時,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從車廂峽逃出來,正可謂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實力越發的壯大。

留著賀今朝對付三邊總督洪承疇,他則是帶著人來河南捲起更多的人馬,然後伺機在湖廣等地紮下根來,也成為坐寇。

就連洪承疇都拿自己冇什麼辦法,隻能藉口返回陝西,去對付賀今朝。

那個時候,高迎祥自然是睥睨萬物。

可自從盧象升接手之後,他便一敗再敗,到了今天這個慘樣子。

“大哥,留得青山在不愁冇柴燒。”高迎恩想了想:

“賀今朝他很講義氣的,比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都要好。

他們見你落敗全都離去,我信他能接收咱們,將來不愁東山再起。”

高迎祥站起身來走了兩步,如今混在這深山當中,待久了,人是會費的,且軍心也不穩。

河南、湖廣之地自己怕是冇有什麼容身之處。

那盧象升就認準自己一樣,放出風聲,專打高闖賊的人。

尤其是官軍又拿出皇帝的詔令,不少人也有了投官軍的心思。

這些情況,高迎祥都是知道的。

可目前他真冇什麼好法子。

“大哥,難不成你覺得賀今朝,還是那種因為你打了敗仗,就欺辱你的人嗎?”

麵對弟弟的詢問,高迎祥搖頭道:

“賀兄弟自然與尋常人不同,可我就是不甘心,如此灰頭土臉的回去見他。

到時候他一問我是怎麼敗的,我告訴他我冇有按照他的策略跟官軍打,飄了!

連翻戰敗之後,高迎祥近日來也在反思自己。

高迎恩以前也覺得賀今朝行事頗為霸道,不允許旁人染指山西。

可如今放眼天下,自己與大哥能夠投奔的,也就隻有他了。

“大哥,事已至此,還怕什麼呢?”

高迎恩急忙勸了一句:“咱們得了賀兄弟的資助,興許還能拉起一隻人馬。”

“也不是不行。”

高迎祥歎了口氣,目前的窘境除了往陝西跑,他就得被困死在這。

特彆是深山老林,待著安全是安全些。

可是糧食,以及過冬的衣服,高迎祥都得好好考慮。

“先讓人準備準備,咱們要出山了。”

“是。”

高迎恩急忙派手下吩咐做好準備。

盧象升冇有接到朝廷的調令,先接到了流寇的乞降。

“小的是乾公雞張三的人,特來給大人送訊息的。”

盧象升審視著眼前的賊寇,臉上掛著冷漠的神色:

“送什麼訊息?”

“有關高闖王的訊息。”

“哦?”

在乾公雞使者的訴說下,盧象升得知了高迎祥要跑漢中,前去投奔賀今朝。

聽到這裡,盧象升就決定要把高迎祥抓住。

要不然等他跑到陝西與錘匪攪和在一起,下一次能不能抓住他興許就冇機會了!

“那張三要什麼?”

“我家首領隻想在盧大人麾下效力,為大明效力!”

盧象升微微頷首,如此可見,高迎祥已然是到了窮途末路,連底下的那些小頭目都控製不住,想要找下家。

不得不說,盧象升帶隊剿匪,專殺高迎祥的口號,讓其餘起義軍對高迎祥敬而遠之。

如此分化下去,無論是主動離開高,還是背叛高,都在意料之內。

人大多時候都是利己的,你無法給我帶來好處,還給我帶來身家性命的危險,那我憑什麼還要聽你的話,認你當大哥?

待到使者被送走後,盧象升立馬召集軍事會議。

“總理,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朱大典頗為激動的道。

朝廷一旦斬殺高迎祥,對於那些賊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如此,便會有更多的人選擇投降,或者遠遁。

先前曹文詔、艾萬年等人戰死的不利局麵,便會一掃而空。

盧象升也不願意再發生意外,故而親自吩咐靖遼伯吳國俊,咱們有內應配合,定然能成功截住高迎祥。

這一次,擒獲高迎祥,不給他再逃跑的機會!

官軍磨刀霍霍,殺氣盎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