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章錘匪要與大明議和

-

山陝之地,皆在錘匪的統治下積極抗災。

但這種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現效果的。

難免會有人因此產生急切的心思,被彆有用心之人利用。

特彆在遍地文盲的時代,對神啊鬼啊都有信仰崇拜。

特彆是賀今朝最近整了個大活。

因為連年乾旱,便有不少人說什麼錘匪無道,不敬鬼神,纔會導致連年旱災。

便假借神仙之手來蠱惑人心,想要搞事。

這種多是因為在錘匪治下失去利益者,不死心的反抗。

如此節目都是儒家的老戲法了,畢竟君權神授。

皇帝是上天的兒子,一旦天下出現災禍,都是你這個當兒子的冇伺候好天上的爹,所以纔會降下災禍。

賀今朝便下令把他們都聚集在一起,讓他們演示一下神仙的法術。

當然說誰有本事我賀今朝就聽誰的。

結果許多身懷法術的神仙子弟都來了,但賀今朝辨彆他們說話真假的考覈隻有一個:

看看他們能不能抗得過紅夷大炮的威力。

要是他們真有神仙護體,扛過去了火炮被齊射,賀今朝就認他們嘴裡說的神是對的,立即給他們建立神廟。

要是抗不過去!

那你就是蠱惑百姓的騙子,更得整死他們了。

因為目前賀今朝隻相信真理隻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既然他們也堅持自己的真理,那就正好過來碰一碰。

可惜,這些人都是**凡胎,也冇有神仙護體,更不是神仙的“兒子”,全都被炮彈打成肉泥。

至此,山陝之地百姓祭祀神仙祈求下雨的風氣,為之一轉,安心聽從指揮。

冇有人再想著要藉助“神仙”這個外力。

畢竟以前賀大帥就是靠著炮打龍王,威脅神仙,才讓上天降下甘霖的。

現在賀大帥用火炮檢驗神仙真假,豈不是正常操作?

神仙不就得區彆與凡人,要不然憑什麼稱他為神仙呢?

又憑什麼讓我等凡人相信你呢!

此舉雖然略顯殘暴,但不得不說教化百姓的效果相當好。

當然這個舉動也延伸到了漠南蒙古的神學家,同樣死了許多人之後。

剩下想要搞事的蒙古人倒是有識趣的,認為賀今朝已經無法用天可汗來形容了。

我們必須得用更加高級的稱號,才能表達對賀大帥的尊敬。

為此那些通過科爾沁與大清有些聯絡貓膩的蒙古部落,一下子就老實了許多。

畢竟有些人覺得安生過日子就是浪費生命,吃飽飯總想要搞事。

那賀大帥索性就助人為樂,幫他們一步到位,省的覺得自己浪費生命,關鍵還浪費本就不多的糧食。

你都冇有命了,那還何談浪費之說?

要是在錘匪治下好好活著,不成問題。

瞧瞧那些在大明治下的百姓,有幾個能過上這種日子,還不多是在水深火熱當中?

可你們這些懷有二心之人,一旦想要搞事,錘匪必定會有雷霆手段整治你。

當然這也是賀今朝大量抽調基層的吏員去新地盤穩住地方,導致未曾徹底消滅乾淨的舊有階級勢力重新抬頭的一次較量。

想要徹底掌控一方,光是大爆兵冇有用,還得需要大量的吏員穩住地盤。

否則光是打下來,冇有更多的吏員去幫你治理,把命令延伸到基層,最終隻能為他人做嫁衣。

錘匪政權發展到現在,也不能避免鄉紳勢力一直都想要冒頭。

好在有農會把許多百姓組織起來,有效的扼製住了。

對於吏員的征召學習一直都冇有停下,特彆是陝西那個地界,也是重點發展當中。

到時候調那一批人去新的地盤,有效避免本地士紳力量的再次抬頭。

賀今朝處理政事的時間越來越多,反倒是軍事上並冇有什麼像樣的進展。

倒是自己的外甥李定國在四川便順勢為之,直接把大明督師楊嗣昌給圍困在重慶,動彈不得。

這下子要給張獻忠、李自成創造出來更多的機會了。

李自成也捲起一陣風波來,倒是張獻忠還在憋著,未曾探聽到他是否按照原地計劃奔著江西福建等地而去。

“主公。”

丘之陶把最新彙聚來的訊息擺在他的桌子上。

“嗯。”

丘之陶已經鬚髮皆白,小老頭倒是越發的精神了,本以為在大明就當個小官退休拉倒。

不曾想如今不僅在反賊事業上迎來了第二春,娶的妾也給他生了孩子。

“謔!”

賀今朝放下手中的文書笑道:

“整個大明都亂成了一鍋粥,距離大明藥丸不遠了啊。”

對於賀今朝的打趣,幾個謀臣也皆是發笑。

大明的處境越發的完蛋了。

他們也冇想到楊嗣昌這個想要為大明續命之人,真到了下麵實操。

不僅指揮不動底下的各路軍頭,還把自己給搭進去了。

“楊嗣昌真的是到處給大明找活路了,可惜他不是張居正,手下也冇有戚繼光可用。”

張福臻捏著鬍鬚笑了笑:“也隻是他一個人的想法。”

“楊嗣昌在崇禎那裡還是有些利用價值的。”賀今朝搖搖頭:

“楊鶴想要在戰俘學校看見他兒子,怕是希望不大。”

對於楊嗣昌眾人都冇有放在心上,隻要他冇有明確表示投降錘匪,那他就是敵人。

甭看楊鶴的麵子,真到了那個地步,該殺也得殺。

有些人一心求死,是攔都攔不住的。

“主公,大明朝廷內部想要和清廷議和的訊息,也間接害死了主戰派盧象升,如此一來,我宣大方向便再無強人可以掣肘。”

單說盧象升在屯田整治內政,偷摸拉攏蒙古人上,還是頗有手段的。

雖說短期內對錘匪的戰略無法構成威脅,但隻要給盧象升發展的時間,指定能造成極大的麻煩。

大明的那些人才,該待在合適的位置上才能發揮出他們真正的實力。

可惜崇禎大抵是不怎麼會用人,他這輩子在政治上的的成就,也就是誅殺魏忠賢。

然後到了大明如今的地步,他發現自己也需要魏忠賢這樣的人才。

可他手底下的宦官們,怕是冇有一個能比得上魏忠賢手段的。

縱然是搞上錢來也不會給皇帝用的。

“主公,其實就目前形勢而言,我們可以與大明議和。”

對於張福臻突然撂出來的話,連帶賀今朝都有些發懵,他說的是什麼話?

“為什麼要與大明議和?”

賀今朝倒是也冇拒絕,隻是想聽一聽張福臻的主意。

“大明主戰派失利,剩下的隻能是主和派。”

張福臻捏著鬍鬚笑了笑:“這是敲詐大明的好機會啊!”

“主公,楊嗣昌等人想要與清廷議和,難不成大明就不想著與我們議和嗎?”

張福臻指著一旁大地圖道:“黃台吉占據遼東,我們也占據西北三省,李自成在河南作亂,張獻忠前往江西等地。

整個大明天下,按照主公所言,全都亂成了一鍋粥。

我們也有與明廷議和的資本。”

吉珪捏著鬍鬚思考,若是真的如同張福臻所言的。

錘匪與明廷議和,降低警惕,讓明廷把兵力抽調去和流寇以及遼東黃台吉對戰,咱們自家坐壁上觀。

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攪風攪雨無所謂,隻要皇太極冇占據山海關,那就算是己方的勝利。

“清軍又劫掠了山東,那裡收取的賦稅可是整個北直隸的大頭,其餘各地皆是糟了災荒,崇禎對於北方的掌控進一步下滑。”

張福臻繼續闡述他的觀念:

“我們拿到大明給我們的錢財,無論是養兵還是花到地方上治理災害都是賺的。

大明隻能浪費他們的錢財,進一步剋扣額拖欠進京士卒的軍餉。

待到明年再說明年的價錢,待到時機一變,或者隨便找個理由說銀子冇有如數到我們手中。

最重要的便是大明與反賊議和,失去了正統朝堂的顏麵,失去了大義,主公手中今後能掌握更多主動權。”

賀今朝細細思索,張福臻的策略比清廷要“體麵”上許多。

清廷直接搶,實在是粗魯,冇有一點技術含量。

張福臻則是鈍刀子割肉,真正要的不是肉,而是想要大明“與反賊”議和這個點,在今後做文章。

“主公,現在大明所缺的就是時間,我們還可以拿著楊嗣昌當籌碼,若是崇禎答應,便放楊嗣昌出重慶。”

“崇禎他看自己的麵子很重,怕是難以答應。”吉珪捏著鬍鬚道:

“況且自古以來議和皆是實力相當,如同澶淵之盟,遼不能立即吞宋,宋也無法戰勝遼。

大明雖然龐大,可也絕非我錘匪的對手。

能戰方能止戰,至少有能打平的資本,要不然他憑什麼會答應與反賊議和?”

張福臻卻是哈哈一笑:“主公,吉軍事,你們還是不夠瞭解官府。”

丘之陶悠悠的道:“像皇帝,知縣之流,他們第一考慮的是維護自身的統治是否穩固,百姓的死活不重要。

再加上洪承疇以及吳國俊在薊鎮陳兵幾十萬的實力,崇禎興許還不想答應主公的議和呢。

所以這件事在臣看來,還需要往大明朝臣那裡通通風,讓他們主動給皇帝出主意,這樣才能順水推舟。”

賀今朝點頭,若是能促成與大明議和這件事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這京師狗韃子能去,我錘匪也可以去。

崇禎不會都能拉下臉去與黃台吉議和,憑什麼拉不下臉來與我這個反賊議和?

總之都是虛與委蛇。

楊嗣昌一擲千金的豪賭已經失敗了。

雖說梭哈是一種智慧,但目前的的大明已經禁不住梭哈了。

楊嗣昌的剿匪計劃完全破產,崇禎需要麵對的局麵更加複雜以及棘手。

“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給崇禎找點事做。”

賀今朝笑了笑:“此事交給吳國俊去做,讓他發展幾個文官為他做事,應該是有些成果吧。”

吉珪見主公同意了也不在多言。

但他覺得明廷不會輕易鬆口的,朝廷那幫儒家官員,尤其是大明的都喜歡標榜與皇帝作對。

畢竟說出去的話也不用負責人,反正是你祖宗定下的規矩,我這是奉高祖令。

皇帝好戰,他們就說各種理由,主和。

皇帝主和,他們就得說靖康恥猶未雪之類的,主戰。

誰主和,誰就會被罵成“秦檜”!

這個人實在是太典了,畢竟每個朝代都是以史為鑒。

大唐的政策武人過於雄厚,大宋就要不斷的貶低武人,抬高文官。

到了大明之後,議和這件事就因為秦檜的操作,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故而大明的文官在表麵上都反對議和,提這和這個字都得多加小心,生怕彆人給他扣上秦檜的帽子。

賀今朝看完張福臻給吳國俊寫的信,指著末尾道:

“加一句,若是大明皇帝朱由檢不同意議和之事,我們便以戰促和,如此方能看彆人相互廝殺,擇機入場。”

“明白。”

張福臻飛快的寫完請賀今朝加蓋印章,他方纔倒是冇有想到這個方麵。

光想著靠嘴皮子,忘了加上“軍事力量”這個優勢籌碼。

同時賀今朝的一封信也飛速發往四川,告知李定國要保住楊嗣昌這個籌碼。

薊鎮。

吳國俊與洪承疇早就接到了祖大壽的求援信,希望他們也能勸說皇帝,及時支援遼東。

皇太極磨刀霍霍,準備要破壞寧錦防線,從而突破山海關,到時候就能直撲京師。

洪承疇對吳國俊心中防備的很,隻不過如今兩方多有交流。

他可忌憚吳國俊在背地裡使陰招,把他給坑死了。

吳國俊的起家,洪承疇也有所耳聞。

但是吳國俊對洪承疇卻是尊敬的很,即使知道他知道自己與賀今朝有所勾結,但依舊裝傻充愣,表示自己可是大明忠臣。

再加上那吳阿衡等人死的過於蹊蹺,原本重兵防守的地界,一個吳國俊的部下就冇有在。

再加上清軍入塞的那個地界,本就是吳國俊防守的,旁人不清楚,洪承疇懷疑是吳國俊有意挖的坑。

興許吳阿衡知道了什麼不知道的事,吳國俊才設計借刀殺人。

但目前洪承疇想要調查都冇得機會,一個死在清軍手中,一個死在皇帝手中(事後被追究處斬)。

吳國俊一臉嚴肅的道:“總督,這狗韃子皇太極劫掠我山東後,他還想在遼東發動戰事,不可不防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