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節 到達泉州

-

作為禦史,王林一路來彈劾孟之祥,觀察、監視孟之祥花費了他不少的時間,絕對是有的放矢。

比如,他認為孟之祥有反意,曆史會證明王林是對的,王林是眾人皆醉他獨醒。

越瞭解孟之祥,他對於孟之祥的本事就佩服。

所以這次出京,為了自己小命著想,他誰都不要,唯獨向官家求了要孟之祥出馬,見官家許之,他也就放心了,知道自己小命得到了保障。

許炳呢,作過知縣、知府等親民官,獨當一麵,也有眼光。

就他看來,孟之祥無論是自己還是部下的官兵,皆與其他宋兵大不一樣。

他們身體壯實,動作敏捷,精神煥發,訓練有素!

如孟之祥與他的十騎家將,人人馬身上都攜帶雙弓,一硬一輕,許炳管轄過地方民兵,見過他們的兵器,遂認出硬弓全都有二石半以上,輕弓皆是一石弓,據他瞭解到這十一人每人能夠在短短時間內用輕弓連射五十箭。

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普通弓手用六鬥或者八鬥弓連射十五箭就很吃力了,射到二十箭之後手臂痠麻,難以為繼,而他們居然能夠連射五十箭,孟差遣更是射鵰手,誰要是他們的敵人,連挨近他們都不可能。

不僅如此,孟之祥的官兵人人手有老繭,目光狠定,看得出來他們的兵器與拳腳功夫不是一般的強,而且所攜帶的兵器不僅僅是陣上的長兵器,還有短刀、盾牌、小弓弩等合適近戰的武器,因此對於孟之祥派出十人一組的禁軍去貼身保護許炳和王林,兩個文官不顧自家衙差的不滿,全都接受了。

兩人有眼光,孟之祥選撥出來的官兵都受過了他的“要員保護”訓練,他們能夠在公開及私人場合下實施對要員進行有效的人身安全保護,軍官們負責組織策劃要員保護行動,能夠進行及時的安全評估,根據可能遇襲的風險,從低到高,製定相應的行動計劃,確保對象的安全。

實施的安全措施包括:安全保衛、近身保護、駐地安全、場地看護、隨行護送、及線路安全,準備逃跑的工具等,配戴應急所需的急救物品,及臨時創傷藥物。

涉及最為重要的環節在於停留期間,對象到訪地的安全位置並設立安全圈,建立外圍安保人員和核心保護人員,評估可能的襲擊方式,物品、攻擊性武器、劃定一定安全距離。

做到了禁軍步軍司老三,孟之祥在其職責範圍,還是做出了一些成績來,訓練出一批這些隊伍來,但他不聲不響,他現在這麼年輕,就做到高官,已經不需要太多的功勞。

結果,許炳和王林有幸成為了孟氏“要員保護”的對象,即使是他們不清楚都好,但他們處在這樣的保護下,也都能夠睡得著覺,不用擔心此行的安全。

……

大部分都是陸行,有時則坐船,相對輕鬆方便,但坐船的時間不多。

基本上全程投驛站,因為驛站的設計合理,保證官員們能夠投入驛站不用露宿野外,驛站全都建有圍牆,安全有保證,食宿條件好不說什麼,至少有開水供應,這對於孟之祥這種有事冇事就喝熱水的傢夥最為滿意的地方。

中國人開始習慣喝熱水,有條件就喝熱水,彆說孟之祥,那兩個文官一天不飲熱茶,渾身不自在,一些有條件的官吏也都喝開水。

至於安全,不說可能遇到的刺客、路上的山賊,在當時的中國大地,存在著大量的老虎、豹子和野狼,即使是大隊人馬人氣旺盛,但在野外紮營時,就連訓練有素的軍人也可能遇到野獸襲擊。

夥食一般,但象孟之祥和兩位文官的夥食自然不差,驛站按製度辦事,上了合適他們官位的夥食。

冇途冇有進城,但各地官員接報後,紛紛到達驛站歡迎他們過境,給他們的夥食加餐,熱情有加!

“公使錢”不花白不花,大魚大肉加上好酒流水價的上來,生活待遇非常好。

一路安全,冇有遭遇什麼山賊強盜,也冇有遇到什麼刺客,讓禁軍官兵們覺得遺憾。

那些山賊強盜也都是長眼的,山下的官兵人強馬壯,明擺著是送大官赴任的,冇什麼錢,劫他們乾什麼。

至於刺客,可能有,但他們冇有下手。

畢竟許炳、王林還冇到任上,要是他們死在中途,不是說泉州的貓膩不小嗎?不打自招!

到了泉州,能不能“說服”許炳和王林呢?

直接下手,是最後的手段,“說服”他們,大家更安全,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朝廷雖然闇弱,但這天下,還是他老趙家的!

……

安全抵達泉州,泉州的地方官員、駐軍部隊、泉州市舶司等大大小小的官員約幾十人,離城十裡迎接欽差大臣的到來。

如今的許炳出任泉州知府,為了他辦案方便,軍政連同市舶司一手抓,是為欽差大臣。

就連禦史王林,以查案的名義,所有的泉州官員他都有權查,權利不小。

泉州的官員們在城外隆重接著許炳、王林,對孟之祥也不敢有任何的失禮。

孟之祥雖是武將,但他作為禁軍的高級將領,近著天子,誰也不敢得罪他,萬一他有機會向天子進個讒言,誰都吃不了兜著走。

大隊人馬在泉州官員隊伍的陪伴下進入泉州,孟之祥還好一點,其餘人等,瞪大雙眼,見到眼前的光怪陸離,彷彿進入了一個不同的世界,不在大宋國內了,隻覺得令人無比驚奇!

城裡人員魚龍混雜,口音各異,有穿著打扮類似國人卻小上一號的高麗人、有矮小如冬瓜如高高仰著頭的倭人、有包著頭的天竺人(印度人)、有一身耀眼的白皮膚近著卻散發著狐臭的歐羅巴人,還有長袍裹著也不嫌熱的阿拉伯人……

泉州市舶司位於泉州古城羅城的鎮南門外、翼城的南熏門內,在泉州城南晉江江畔處設立,桅檣如牆,大批商人雲集,貨物堆積如山,市舶司的倉庫,與附近幾條巷連成一片,範圍寬廣,往來報關的貨物之巨,堪稱“東方第一大港”,比廣州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就是魔都泉州,地球上閃亮無比的國際貿易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