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本錢太小了!

-

“打,就打武天錫這個膽小鬼,他以為我們不敢打,以為我軍人少,我們就偏偏打他,出其不意,從而出奇製勝!”孟珙說起了兵法。

“敵軍侵犯我境,我們豈能容忍他們肆虐我們的土地,為禍我們的鄉人!”孟珙握緊拳頭,從道義方麵來說。

“敵軍新敗,折損了諸多有經驗的軍官與老兵,四個都尉三死一被俘,他們還能有多少的力量!”孟珙深深地看不起金軍。

“一敗再敗,敵軍好運氣都用儘了,我們有嶽王爺的保佑,小七一個小子就搞死了他們三個都尉,不就是嶽王爺在保佑小七和我們嗎?”孟珙從迷信的角度出發來說明我軍已得神佑。

“敵軍雖然建立不少營寨,但我們破之不難,隻要我們做好準備,就能夠不損失一人地通過敵軍壕溝,翻過營壘!”孟珙分析敵情道。

“他們雖然人多,但大部分都是簽軍,真正核心部隊是數千金狗和不到一萬的“南人”,早就心驚膽戰了,我們的兵力還多過他們!打起仗來我們更是以一當十,武天錫這種弱軍,我一個打他二個!”孟珙豪邁地道,讓眾將聽得紅光滿麵,精神亢奮。

“這仗,我們必打,也一定會勝利!”孟珙斬釘截鐵地道。

他麵授機要道:““一個字,亂!”

眾人目不轉睛地看著他,他沉聲道:“我們今天這一戰,將在亂中取勝,打亂敵軍部署,消滅他們。”

什麼都講透了,原本猶猶豫豫的諸將們被他打過了雞血,頓時人人堅定地道:“願效死力!”

孟珙一拳砸在了帥案上道:“好!”

旁邊的孟之祥看在眼裡,暗暗點頭:“為帥者不僅僅要自身能打,還要把勝利的信心貫輸給部下,要懂得分析敵我利弊,發揮我軍長處去攻敵人的短處,多方麵提高部隊的士氣,從而製造我軍勝利的機會!”

一味莽,是將,懂得調動所有人的力量,纔是帥啊!

孟之祥學習著,深入領會著,當然,他現在才一百人的小部隊,戰鬥就是衝鋒或者戰略轉兵,但以後一定有機會指揮更大的部隊!

戰鬥打響了,孟家軍是全線出擊,一萬五千人儘數出動,全線出擊!

北麵的金軍明顯人多,他們集結在各營中,人頭擁擁,前麵殺的天翻地覆,後麵還有大量的軍隊,而忠順營則全數擺在了一線,冇有留出任何預備隊,孟珙身邊兵力就孟之祥的一百騎兵和二百步兵而已!

看出了孟之祥的疑惑,孟珙笑道:“如果順利,則我們不用預備隊,如果不順利,則預備隊就是我們!”

不留預備隊,不留警衛隊,夠狠!

“我們的兵少,如果留預備隊,前線兵力不足,怎麼打?”孟珙手指前方,微笑道:“殺雞都要用牛刀,我們現在是宰大象,能用殺雞刀嗎?有牛刀,就用上唄!”

“多謝四叔為小七解惑!”孟之祥深深體會到本錢小的壞處,好危險呐,他心中歎息,對後方的趙官家更有意見了。

孟之祥是個正宗中國人,中國人求穩,喜歡存錢,手上留有餘錢,不喜歡一把棱,那麼打仗時留些預備隊心中安穩,問題是本錢就那麼丁點,還怎麼留預備隊?

他已經看出孟珙將兵,是多多益善,以孟珙善於經營和統率的能力,給他多少兵他都能養得起,帶得動,真要讓他組建出一支十萬人的大軍,說不定早被他推平了金朝。

但趙官家不允許!

趙官家能夠給忠順軍二萬人的編製,已經很給麵子給他孟某人了,這還是看在他能打的份上,其他人組建軍隊,能給個一萬人的編製就不錯了,幾十、幾百、千把人的小部隊比比皆是,因此荊襄前線的宋軍番號眾多,令人看得眼花繚亂。

就孟之祥見過的和接觸過的各路部隊,有朝廷禁軍和地方禁軍,而禁軍中還有常備軍和駐屯軍,更有五花八門軍號的地方軍,包括各州的鄉兵,他們口音繁雜,語言互不相通,好在文字還是中國漢字,問題是許多人是文盲,彆說士兵不識字,大把的軍官也是大字識不到一筐,如何交流?

還有一部分軍人是地方鎮節的牙兵(注1),其中不乏防禦使和刺史的私兵,這些人牛B哄哄的很不好惹,打仗不衝鋒,搶東西他第一。

鄉兵還算好的,起碼有軍號;還有一些是實實在在的民壯,“七戶出一兵”,直接征召的民夫稍作編製便拉到戰陣上來了,根本冇經過訓練,不知金鼓旗號,不懂進退,指揮起來是雞同鴨講。

指揮這樣的軍隊,單是與他們聯絡就令人頭痛了,古代冇有無線電,部隊走到哪裡都不知道,打起來,全靠軍營一級軍官的自由發揮,大頭目如孟珙也隻是下達個命令而已,更不用說在孟珙後麵、各路軍隊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京湖製置使史嵩之,彆說史高官來靠前指揮,孟之祥跟著孟珙,連史高官的麵都冇見過,而史高官發出的命令卻是一道接一道,這讓孟之祥深切領會到所謂的“文臣行武事”是什麼德行了。

但,史嵩之在文官中算得上是行家了,他發出命令的大方向多數是與孟珙商量過的,比較尊重孟珙,不掣肘,還大力支援孟珙錢糧與人力物力,算得上是個好文官!

運氣不好,遇到一個認為他打仗水平比你這個軍官更高的文官,他來指揮你打仗,嘿嘿,在你冇有被敵人殺死前,可能先被文官給氣得吐血而亡。

孟之祥是個大學生,對曆史稍有見識,知道宋朝是以文製武的朝代,現在他官小,上不得檯麵,待到官大時就要與那些文官打交道了,隻怕比對付金軍更頭痛!

正思忖著,突然聽到前線右營處一片大嘩,接著一處營盤上升起了宋軍的旗號,這都還冇打多久呢,就奪下敵軍營盤了?

牙兵:親兵或衛兵,從“牙旗”一詞引申而來,是唐末和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軍隊名稱至宋初逐漸消亡,後隨戰事反覆而有反彈。

古代大將出鎮,例建牙旗,仗節而行,因而他們的官署稱牙,後作衙。

唐朝節度使是獨鎮一方的將帥,他們出鎮,賜雙旌雙節,行則建節,樹六纛。援古例稱官署為牙,稱所樹之旗為牙旗,稱所居之城為牙城,所居之屋為牙宅,稱朝見主帥為牙參,稱所親之將為牙將,衛隊為牙隊,而親兵則稱牙兵,就是節度使的心腹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