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節 創造“奇蹟”的汪世顯

-

機會永遠是垂青有準備的人,此話無論是對正義還是邪惡都是通用的。

且說西線則是大軍雲集,聚集了塔海、鐵哥、劉黑馬、田雄等人,汪世顯作為前鋒出兵二萬,走金牛道到綿陽,再取成都。

他要經過的關隘正是劍閣劍門關!

《劍閣縣誌》載,劍門關曆經上百次戰爭無一例從正麵強攻奏效。最經典的戰例是薑維領兵兩萬於劍門關抵禦鐘會十萬大軍,若不是鄧艾成功偷渡陰平,鐘會隻有撤軍。

正如李白在《蜀道難》中所述“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過往文人仕宦對於劍門關其形盛雄險的描述詩文車載鬥量。

如今大宋製置使陳隆之主蜀,對劍門關更是大力修葺,讓它簡直有如銅牆鐵壁般堅不可摧!

就是這樣的險關,塔海等人聽聞汪世顯一天而下,奪取了劍門關,不覺詫異:“這怎麼可能?”

哦,原來是去年開始,汪世顯就遣族人汪德河,率百餘人,混進了劍門關,他們能說漢語,做事積極,加入了宋軍或者修城的民工中,汪德河甚至憑著武功混成了一個宋軍小隊長。

當汪世顯兵臨城下時,汪德河與他裡應外合,一聲:“韃靼兵到!”揮刀亂砍,一邊呐喊,一邊放火。

聽到喊聲,劍門關內的宋兵大亂,爭相逃命,棄關而走!

韃軍在關外時,據險關而守,宋軍還有點信心防守,現在韃軍都在關內了,此關就守不住了。

於是,汪世顯唾手可得了雄關。

當塔海等人經過劍門關時,看到那險峻的關隘時,饒是他們膽大包天,不由地驚懼:“如果正麵強攻的話,得死多少人哪!”

到了劍門關,得先認識劍門72峰。

劍門72峰(古人取72天罡的吉數,實不止72峰)即大劍山脈,屬大巴山係,又為龍門山前山帶,早期為蜀湖(成都平原)北部邊緣,形成於白堊紀時期。

三千萬年前當龍門山強烈上升時,帶動了劍門山地堆積,讓其抬升裸露,一番驚天動地的升騰咆哮之後,就形成了城牆式斷崖礫岩丹霞地貌,山峰林立,絕對海拔上千米,相對海拔300米。

但見得座座山峰形似刀劍直刺天穹,故名大劍山。

大劍山頭枕嘉陵腳靠涪江,綿延三百裡,手挽手肩並肩形成天然屏障,如天兵天將橫鎖巴蜀。72峰中間頓成一個刀劈似的像門一樣的斷裂中縫,一線中通,這就是自然天成的劍門,謂之蜀門,最窄處50米,兩邊礫岩山峰刀砍斧削,大劍溪雷鳴而下。曆代文人把這道天門吟韻成“五丁開山”的文學意象。

蜀道經此通行幾千年,中原與西南的政治經濟軍事商貿無一不經此門交流溝通。三國時期,“諸葛亮相蜀,於山中斷處依崖砌石為門”,首設劍門關,並於大小劍溪交彙處的兩河口建三十裡飛梁閣道直通關口。劍閣縣名亦由此而來。

幾千年來,隨著生產力水平提高,蜀道在它地多次改道,而在大劍山從無改道!

甚至到了1935年修建川陝公路都無力鑿穿大劍山,隻有徹底毀壞閣道遺蹟,從劍門關口通過。

直到2007年建京昆高速,現代化強大的機器才首次鑿通大劍山這道屏障!

汪德河在劍門關搗亂的時候,不過上百人,當時守著劍門關的宋軍則過千人,卻不作抵抗,就此失守。

若宋軍堅定信心,死戰到底,他們人多,汪德河可能戰死,而汪世顯也隻能在劍門關下發呆,望關興歎。

可見,天底下冇有不破的關隘,唯有人心方可長葆安全!

雄關被汪世顯一舉拿下,即使塔海等人背地裡譏笑他貪生怕死,不敢招惹孟珙,但也不得不承認汪世顯是奇才。

過得劍門關,汪世顯疾速推進,他去年派出人手偽裝成商旅去偵察過路徑,現由那些人為嚮導,其進軍速度之快,甚至快過沿途大宋縣城派出的報急馬隊。

汪世顯沿途設卡,不讓人員通行,致使宋軍和民眾皆無法向後方報急,結果又被汪世顯順利地取了綿陽、德陽!

兩城守將萬萬冇想到劍門關會丟失這麼快,軍民冇作動員,在汪世顯到來後,兩城甚至還大開城門,來了個開門揖盜。

可惜啊!

四川製置使陳隆之在兩城煞費苦心地修葺城牆,挖深護城河,屯積軍資,訓練軍民,結果都冇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就被汪世顯奪下了。

汪世顯繼續推進,到得漢州(四川廣漢城),這回漢州有了準備,城門緊閉,軍民上城防守。

漢州守將是都統王夔,此人聲名狼藉,十分貪財,但朝廷照樣用他,蓋因其軍事素質上佳,一見勢頭不對,馬上關閉城門,當汪世顯的輕騎到達城下時,將他們亂箭射回。

汪世顯想著速度下城,叫上百餘名“真韃”,讓他們到城下大喊道:“城中速降,當免殺戮,不然無噍類矣!”

意思是投降者免死,不投降則屠城,這種“最後通牒”,乃是蒙古軍在歐亞各地攻城前的標準交戰程式。

然而漢州城寂然無聲,看來是想堅守到底了。

汪世顯不想攻城,他率軍繞過漢州城,直取成都!

與韃軍對打,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是韃軍對於後勤的壓力較小,他們一來靠馬奶馬肉為食,二來就食於敵,經常越城而戰,不管後路。

此時成都城內接到了韃軍大至的訊息,人心惶惶,陳隆之倒成了最最鎮定的一個人,他對諸將道:“勿慌,我有百萬兵,足以抵抗韃軍!”

守土有責,成都守將陳隆之誓死抵抗,自稱擁兵設防百萬眾。

眾將問我們哪來的百萬兵眾?

陳隆之拍著堅固的城牆道:“這就是我的百萬兵眾!”

原來,成都城牆經過了孟之祥派來的工程專家冉璡和冉璞負責修葺,堅不可摧,給了陳隆之巨大的信心,想的是據城而守,大敗韃軍,再行反擊,一鼓破之!

他做著千秋美夢,想不到天下豈有堅不可破的城牆!

當汪世顯大軍到達成都城下時,陳隆之見對方兵少,遂信心十足,甚至派人出城,主動向汪世顯下戰書,約定兩軍明天開戰!

陳隆之想的是憑藉著精心訓練出來的軍隊,明天背城而戰,打敗汪世顯。

可是,他作夢也想不到的是當晚,他的部將田世顯懼敵叛變,於午夜打開北門,向蒙古軍投降,汪世顯就勢殺進城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