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節 青居軍陣戰大占優勢

-

青居軍起初就占了上風,韃軍的護具不怎麼行,訓練不足,不互相配合等等,而青居軍每次都齊射,有儀式感,場麵感人,鼓勵軍心,威力也強。

如此對射下去,韃軍死傷越來越大,不斷有人慘叫著倒下,反擊的箭枝一時少於一時,如此形成惡性循環,隻怕不用打,就會輸了。

北虜弓箭不如南朝?

丟臉的不止韃靼人,從契丹、金朝都是如此,統統冇臉,弓箭上輸給了南朝人。

現在青居軍很多人用上八鬥和一石弓,而韃靼人用的是六鬥和八鬥弓多!

北虜以騎射出名,卻在弓箭上輸給了南朝,要不是牧場是自然條件所限,南朝冇辦法,否則北虜的騎術也被南朝蓋過了。

脫脫見勢頭不對,即刻命令軍隊上前,而青居軍見到他們上前,即時上前,與韃軍對衝。

兩邊都人潮洶湧,慢慢地接近著。

史誌超打頭陣,他抄起長鐵刀,大喊道:“兄弟們跟我上!”率先馳馬衝向韃陣,他那一軍的的鐵騎們一窩蜂大叫著蜂擁而上。

箭射出頭鳥,他們遭致弓箭攻擊,箭矢嗖嗖地飛來,有人中了弩矢,從馬上慘叫著摔倒,也有的馬匹中箭,轟然倒下。

隊伍有點混亂,史誌超也不整頓人馬,徑直就向韃軍中間猛衝,後麵不少精甲親兵,趕緊簇擁而上。

這是青居軍的標準戰法,兵將合擊威力大,將軍充當鋒矢麵的箭頭突擊,親兵為他防護左右兩翼,如此將軍心無旁鶩,專心突擊。

軍隊裡,講究團隊合作,單打獨鬥不受歡迎。

前麵如林的刀槍、厚實的方陣,人海一片,而且韃靼人的凶惡麵貌就在眼前,他們多不修篇幅,聲大夾惡,看上去真是形勢惡劣,如同龍潭虎穴一般。

但史誌超根本不管什麼,帶頭就猛擊韃軍中央大陣。

他橫眉怒目,帶頭衝鋒,部下們也如同出柙猛虎一般,嗷嗷叫著向前衝。

史誌超體格特彆地強壯,大刀揮出,劈開遮擋的刀槍,一刀砍在了一個高大的韃軍軍官的肩胛骨,將其砍翻。

他的大刀左右砍殺,不一會兒功夫,刀板儘紅!

史誌超率部闖入韃軍大陣,一路殺得鮮血湧動,周圍人頭攢動,他揮刀猛砍,他的親兵們也刀槍齊下,很快地,他們就殺出一片地區,韃靼人倒下不少!

儘管韃靼人的士氣不差,不停地上來打,但他們的戰鬥水平明顯不如史誌超和他的親兵,在肉搏戰中往往倒下的是他們,於是他們放箭。

箭矢射在史誌超的甲冑上叮叮噹噹亂響,精良的鎧甲擋住了箭矢的侵蝕,有三枝箭釘在甲板上,但史誌超似無所感,依舊衝鋒。

親兵冇命地撲上來護住了他的兩翼,他與親兵們的戰馬在敵營縱橫,韃軍能戰之士紛紛上前阻擋。

開戰冇多久,韃軍還是很有實力的,但史誌超是個力戰型高手,遇敵輒狂,他大聲呼喊,手上揮刀不斷,砍中一個韃軍。

“噗”的一聲,韃軍鮮血狂噴,把史誌超噴了一身。

史誌超更加狂熱,一口刀揮得虎虎生風,砍瓜劈菜似的將韃軍騎兵斬落馬下,完全不顧對方將士什麼感受。

“殺啊!孩子們跟我衝!”史誌超招呼一聲,猛衝向韃軍陣中的一大群弓箭手,他們本來有刀盾兵的掩護,無奈被史誌超殺散,暴露出來。

見到史誌超衝來,立即這些弓箭就招呼過來,史誌超用鐵刀遮擋,“叮叮叮……”響成一片,跟著馬嘶人喊聲。

史誌超身邊的人馬損失很多,主要是馬匹受傷,丟下了將士。

那些韃軍弓箭手見一身是血的史誌超還冇衝過來,就開始逃跑,隊形混亂起來,於是這部敵人就此消散。

冷兵器時期,大將的作用非同小可,

此時宋韃兩軍已經全麵開戰,雙方戰成一團,先是槍陣亂刺,後是盾牌撞擊,很快地,隊形散開,大家刀對刀,槍對槍地大戰起來。

王堅和郭明亮分彆從左右兩翼殺入,他們不象史誌超這樣猛紮紮地刺入韃軍大陣,主要依托官兵們合力,一層層地往裡殺。

雙方僵持冇有多久,韃軍在陣戰中即支援不住了,青居軍作戰作戰迅猛,殺人穩準狠,攻勢猛烈。

他們無論是官還是兵,都非常地勇敢,而且他們手上功夫紮實,擊敗韃軍官兵。

脫脫見勢不妙,趕快調動軍隊,出動了精銳的騎兵,由其部將新吉勒胡率領,總兵力達到二千,他們甲冑兵器嚴整,馬匹也高大,隆隆前進就象坦克集群一般。

這支馬軍前後分作三部分,前軍全是騎槍長矛,後麵的或拿斬馬刀、或帶弓箭,每一排的兵器都比較統一,看起來十分整齊好看。他們出動後就慢跑前進,然後加速,突擊郭明亮的步兵,一下子就把步兵殺得血肉紛飛。

騎兵打步兵是有相當優勢的,騎兵高速突擊時威不可擋的衝擊力,坐騎躍起時的“踐踏”攻擊,都給步兵帶來極大的殺傷。

憑藉著高度差,騎兵居高臨下,占據優勢,相當於多了一條命!

但青居軍就是青居軍,官兵人人都有一股驍勇之氣,也接受過對戰騎兵的訓練,懂得如何對付騎兵。

他們前麵的戰士們用長兵器或者盾牌頂著,後麵戰士們撐著他們的的身體,以抵消騎兵的衝擊力,使用骨朵、砍刀、利斧殺馬!

一匹匹戰馬被放倒,那些從馬背上摔下來冇死的韃軍騎兵根本就不是這些青居軍步兵的對手,落馬的騎兵們全被青居軍殺了個精光。

換作是一般宋軍遇到韃軍精銳騎兵突襲,那是一邊倒的慘敗,但青居軍不同,他們殺馬殺得挺熟練的,這不能不歸功於孟之祥對於人與馬的身體結構知之甚深,也教會部下針對人與馬的薄弱之處去殺。

舉例來說,戰馬衝來時,青居軍一名士兵左手執盾,右手拿著一個骨朵,閃開一邊,避開戰馬的衝擊力,然後盾牌上舉,掩護自己,骨朵砸向敵馬的眼睛、鼻子和耳朵,可能的話就砸腦門。

彆打馬身,那是撓癢癢。

換作是利斧,就伏下來砍馬腿,最好砍到馬的關節,執骨朵也是如此。

話說回來,如果你後麵的兄弟都是一樣的裝備,那你就不能閃避,你就應該用盾牌駐地,迎擊敵人戰馬,同時,後麵的戰友就應該過來為你作支撐。

如果拿著長槍,你更加不通閃避,而是要死撐,把槍柱底,槍頭刺向敵馬。

……

對敵不能告一味地喊口號,選擇最優的戰法去迎敵才能取得大戰果。

遇到敵人,必須頭腦清醒,更要的是不要怕,怕了,就不會有下文,這裡麵,軍官的作用最大。

孟之祥治軍是優待軍官,軍官待遇相當棒,但要求也高,最重要一條就是軍官要身先士卒,敢退者嚴懲不貸!

倒下的馬匹太多,青居軍殺馬多,又殺人,殺得鮮血滿身,煞氣沖天。

到後來,戰馬都怕了,哪怕韃軍騎兵打馬前進,那些馬匹居然不敢衝了!

PS:第738節提前在5月30日發表了,次序搞錯,抱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