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節 開個好頭

-

川不受詔!

感受到喊聲中的磅礴力量,宣旨的呂廷彥念不下去,他嘴角哆嗦著,深深為自己擔憂。

而馬昕待喊聲稍歇,出言道:“諸位,稍安勿躁,請聽我一言!”

孟之祥平靜地道:“你說!”

馬昕遂指出道:“趙宋失去江山,此乃其私德有虧,趙宋得國不正,發家於陳橋兵變,趙太祖黃袍加身,他一背主之人,欺負孤兒寡母(後周世宗柴榮留下來的)算什麼本事!……高梁河之戰,太宗皇帝奪不回幽雲十六州,真宗皇帝敗戰,與契丹簽定《澶淵之盟》,徽宗皇帝無道,致靖康之變,與欽宗皇帝一道被擄往五國城,至慘矣……高宗皇帝不會用人,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嶽武穆,偏安東南,前任皇帝趙昀與之有異工同曲之舉,不用孟珙,亂用倿人,導致失國……”

聽著馬昕大大地將宋朝諸帝抨擊了一遍,大家頗為惱火,奈何是孟之祥讓他說的,隻好忍著性子聽完。

待馬昕說完,孟之祥嘿然道:“當中是非曲直,就不必多說了,我隻想說,這是我們的地方,我們生於此,長於此,不需要外人來統治我們,所以請你的韃子主子和你們,全部離開,不離開……”

他虎目射出淩厲光線道:“不離開,就把你們全部消滅!”

馬昕自然不服氣,還想說些什麼,孟之祥手一揮,喝令武士上前道:“拿下他們!好生看著,待大軍出發前,用他們祭旗!”

“是!”周圍暴諾連聲,孟牧勞遂帶眾武士圍上前去,馬昕這一驚非同小可,大叫道:“孟公爺,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他脖子現出粗筋,聲嘶力竭地叫嚷著。

由不得他不慌,孟之祥這些統兵大將,殺個把人就象喝水般自然,輒馬昕死了就死了。

孟牧勞一把掐住馬昕的脖子不讓他繼續說話,獰笑道:“走吧,殺頭不過碗大的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嘰嘰歪歪地算什麼男人!”

他身材魁梧異常,馬昕是北人,身材也算高大,可是被孟牧勞如抓小雞一般把他捉走,一行六人,儘數被捉走。

事情在控製中,倒是一些人望著孟牧勞的背影都若有所思。

這個前韃子,淪為孟家狗之後,對孟之祥忠心耿耿,殺害自家族人與人員不遺餘力,冇有絲毫留情,確實奇葩。

說實在話,無論是韃子和先前朝廷,都想收買孟牧勞,讓他倒戈,孟牧勞開出了“萬戶”的籌碼,朝廷則不斷地封賞他,此人的戰鬥力非凡,戰績冠於諸將,他若離開孟之祥,是孟之祥的重大損失。

可惜他們不知道孟牧勞有病,即他患上了嚴重的“斯德哥爾摩症”,對打敗他的孟之祥服到貼地,其他人,他誰都不認。

孟之祥轉向諸人,麵對著他們說道:“我欲起義兵,伐無道韃子,清君側,救萬民於水火中,諸君意下如何?”

眾人聞言,無不心頭一震:“終於,他邁出了這一步!”

這一步非常關鍵,成功的話,他就成為說一不二的權臣,失敗的話,固然他會身死道消,追隨他的人一起倒黴。

讓大家始料不及的是,都轉運使葉夢鼎和四川宣慰使姚希得不約而同,幾乎不分前後地站出來道:“願附孟公爺驥尾,隨孟公爺起義兵,伐無道韃子,清君側,救萬民於水火中。”

你大爺的!

文官們心中無不破口大罵這二個高官如此的厚顏無恥,也再無猶豫,洶湧而出,爭先恐後地道:“願附孟公爺驥尾,隨孟公爺起義兵,伐無道韃子,清君側,救萬民於水火中。”

武將們齊齊眨眼:“啊,你們這些耍筆桿子的纔是我家公爺的真正擁躉?!”

他們反應居然比起文官還慢了一拍,這太不應該了,也紛紛表示對孟之祥的擁護。

製司大堂上,無一人反對孟之祥出兵江南!

孟之祥趁熱打鐵,他明顯有備以來,讓王堅取出一份討伐韃子的戰鬥檄文讓眾人簽名,王堅大聲念過後,眾人聽得無意見,就一一簽上大名。

這份檄文意誌磅礴,將韃子狠狠地臭罵一通,表明戰鬥的決心,不把韃子趕出自己國人的家園,誓不收兵。

再有,孟之祥自立為四川路京湖路兩淮路諸路招討使,成立幕府,安排職司,比如副招討使,就有姚希得、葉夢鼎、蒲擇之和王堅四人擔當,四川路諸文官、武將均作了安排,

現場氣氛輕鬆,這主要是建立在孟之祥常勝不敗的名聲上,看他做得從容不迫的樣子,一如以前打勝仗的時候,大家也對他有信心。

孟之祥宣佈出兵,以楊懷遠率兵二萬先行,他自引大軍十萬,順長江而下,直取江南,隨行的有姚希得,蒲擇之和王堅。

葉夢鼎留在成都府,但是,四川軍政事務均交由四川製司負責,請葉都使協助。

四川製司在孟之祥離開後誰是主?不就是孟夫人嘛!

眾人的目光都落在葉夢鼎身上,他從容地道:“請孟公爺放心,我一定好好全力聽從四川製司的指示,做好事務,絕無二話!”

大家都麻木了,這位被朝廷委以重任負起監視、監督孟之祥重任的老兄,這次表現異常“突出”,他對孟之祥言聽計從,莫不是事先已經協調溝通過了?

是的,孟之祥從不打無把握之戰,臨安府派出的使節團離開臨安不久,他就知道了對方的來意,即時做了妥善安排,當中包括與葉夢鼎三司署、姚希得和時夢洪等駐川大員們的談話,說他準備起兵清君側,要諸人配合,不然,就請先行離職,孟之祥各送他們一筆豐厚的遣散金,禮送他們出境。

如若不配合,又不出境,莫怪我手下無情!

結果,所有的大員一致表示,完全服從孟之祥的安排。

孟之祥心知肚明這幫刁人是口服心不服,捨不得高官厚祿來投機,一旦孟之祥大事可濟,他們就成了從龍之臣,一旦孟之祥失敗,少不得他們會反戈一擊。

得,他們願意配合是好事,起碼一開始能壯大自已聲勢,打鐵還須自身硬,隻要自己不出錯,他們統統都是好人。

因此,孟之祥的“川不受詔“之舉獲得了圓滿的成功,開個好頭,他的偉業鴻圖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