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節 餘十一孃的憂愁

-

成都府內,城東,龍虎山成都分觀,三清殿。

道觀一般從山門開始,排列著靈官殿、三清殿、玉皇殿、四禦殿、三官殿、祖師殿和財神殿等,而這座道觀內殿堂高大聳立,占地麵積廣大,在城市內格外地顯眼,成為地標。

宋朝曆代帝王對道教的崇信,並不亞於唐代,北宋就不必多說,都玩出火了,宋徽宗自號道君皇帝,這名頭太過響亮,他承受不住,結果垮台了。

徽、欽二帝北狩,康王南渡,是為南宋高宗,仍尊崇道教不衰。

由於當時國力羸弱,遞受金人和蒙古人的侵襲,為求消災免難,保國延祚,更寄希望於神靈的護估。故高宗趙構倉皇南渡後,即積極營建宮觀,延攬羽流,並常去宮觀參拜。

曆代南宋皇帝均對道教倫理思想大加提倡,宋理宗推薦道教勸善書《太上感應篇》給社會,親筆為其刊本題寫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勸人行善做好事,免遭神靈報應。經統治者提倡,《感應篇》廣泛流行於社會上,繼之而起,形成了一批道教勸善書,以收拾人心,維護社會秩序為使命。

道教派彆不少,南宋高宗、孝宗、寧宗、理宗等對張天師道都十分崇奉,除了大修龍虎山上清宮,又優禮天師。尤其是理宗時期,加封張陵為「三天扶教輔元**師正一靖應顯佑真君」,欽定龍虎山為江南符籙道派的統領,主管三山符籙,龍虎山張天師道此取得了統領符籙諸派的顯赫地位。

而這座龍虎山分觀,乃是敕造,孟之祥主政四川時,重建各地,他向理宗皇帝上書,請求派出佛道高德入川,以教化民心,安定社會。

理宗皇帝同意了,遂命張天師道在成都設立分觀,由天師家族派出嫡係張大年主持,此人乃天師道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大可的族弟,修行多年,道法高深,因此帶來觀內香火極旺。

理宗皇帝此舉乃鞏固皇權,不料,他這一失國,龍虎山成都分觀就變成了某位野心家的家廟了。

所以說,天數有定,不以個人意誌為轉移。

鐘磐輕鳴,檀香芬芳,羽冠道士們肅然,大做法事。

三清聖像麵前,一襲白衣,不戴珠釵,薄施脂粉的絕世麗人獨自一人,盈盈下拜,虔誠叩頭,靜心祈禱。

殿堂內側邊有四個便裝女兵隨侍,殿外麵更是上百女兵、侍女仆婦團團圍著,而在觀外更有精兵三百保護。

除了道士們,彆無外人走動,已經戒嚴了。

顯然,三清殿女子身份不同尋常。

四川第一尊貴女子孟夫人餘十一娘今天上午到此觀上香禱福,大做法事,她佈施出的香火錢達萬貫之多!

為了丈夫偉業成功和自己心安,何惜此錢。

她輕念禱詞,眉頭微蹙,似有愁容。

她在為丈夫擔心!

孟之祥出兵江南,清君側,打韃子,勞師遠征,兵凶戰險,雖孫武兵聖亦不敢誇口必勝。

同時,他此舉行為,存在大因果,會有大收益,同時也有大風險,非同小可!

餘十一娘美而慧,感應到箇中凶險,有一種心驚肉跳的感覺,她認為丈夫此行凶多吉少。

她夜來讀《三國誌》,對“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有相當的感觸,這悼詞相對於武侯,更適合周世宗。

周世宗柴榮(921年—959年)是五代時期後周皇帝。954—959在位,在位6年,趙匡胤這小人就是得到柴榮重用,最終篡柴榮兒子之位才登基的。

周世宗有宏願“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至太平,足矣!”

他整頓軍事,掃平軍閥,創立禁軍,基本結束了中原割據的局麵。

他重修吏治,重建文官體係,結束了五代以來武人專權的亂局。他輕徭薄賦,勸科弄桑,恢複了中原的生機。

他還趁著五代亂世,儒家保守勢力式微之際,鼓勵工商,奠定了市民階級和商業的發展。

他先難後易,劍指契丹,收複二州三關。

若上天真的給了他三十年,大概他真的能創造一個超邁漢唐的盛世吧。

可惜了,自從安史之亂以來,天命似乎就不再站在華夏這邊了。於是英雄隕落,華夏之頹勢不可複遏,終至趙氏上台,北方遍地膻腥,現今是江南遭殃。

餘十一娘掩卷歎息,她丈夫的所作所為,頗有周世宗的影子,周世宗失敗了,自己丈夫能否成功呢?

朝廷禦史說自己丈夫是曹操,乃當世奸雄,他們可知曹操乃一代豪傑,他統一了中國北方,掌握了當時精華的中原地區,親率大軍準備結束分裂,但由於其輕敵驕狂,喪失了勸降東吳的好時機,更在赤壁之戰中被周瑜擊敗,至此分裂之勢已定,及至魏武去世,也無法看到天下統一了,惜哉甚矣!

曆史上功敗垂成的例子太多太多了,還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道人張角、“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儘帶黃金甲”鹽販子黃巢……以及霍去病、苻堅、劉裕、桓玄等等。

隋末大亂,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煙塵,那是英雄輩出的年代,最終是李唐笑到最後。

遠的不說,近的來講,嶽飛嶽鵬舉,還有自家官人的四叔孟珙,假若朝廷信任他們,任其北伐,何至於被韃子打上門來的窘境!

餘十一娘擔心丈夫出兵江南風險非淺,不止是她個人心緒,她曾請來夏先生算丈夫此行凶吉,得出的是大凶!

夏先生是讀書人出身,研習易經,精通梅花易數,他昔為孟家四姨太關曉韶西席時,曾精確地算出關曉韶出行會遇到貴人相助。

所言中的,關曉韶遇到礙難時,孟之祥出手為她解決,同時納她為妾,從此她成為了四川最有錢的女人(她有好多鹽井,同時精擅投資)。

夏先生不出仕,隻是掛個官名,為組合裡手執白紙扇,充當孟之祥的狗頭軍師,言辭頗有靈驗。

他說孟之祥此行不利,餘十一娘把事兒對孟之祥說了,但孟之祥不為所動,言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堅持出兵。

餘十一娘實在害怕,萬一丈夫不妥,她知道,孟家的財富,她的美貌,將會成為他人的掠奪對象,她根本不能控製大局,反抗無力,她最好的結局就是殉節!

所以她到龍虎山成都分觀祈福,一散萬貫錢(相當於軟妹幣七百萬元),在所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