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節 一代名將史岩之

-

帝都的早晨是寧靜的,東方冉冉升起的太陽,為大地披上縷縷霞光,江岸邊林蔭下,草地裡小鳥在清脆的歌唱,晶瑩的露珠熠熠發光。

早起的民眾呼吸著大地的芬芳,領略著大自然的風光,擷一把井水,輕盈地浮在臉上,感受它的清涼,精神起來,準備一天的事務。

帝都漸漸喧嘩、熱鬨,皇帝孟之祥的獅子山行宮也不例外,冇人睡懶覺!

皇帝在天一亮就起床了,他要鍛鍊身體,練習武藝,他的生活極有規矩,常常是從卯時中練到辰時中(早上6點到8點),之後吃早餐,休息一會兒,巳時起(9點)開始理政至午時中(12點),之後吃飯,休息到未時中(14點),之後理政至酉時初(17點),吃晚餐,從酉時中(18點)到得戌時中(20點)來夜練。之後三小時就隨意了,是他的閒暇時間,有時會加練,看看書,一般會寵幸後妃,至亥時(23點)準時上床休息。

這麼大的國家,皇帝一天理政六小時肯定不夠,好在他有後妃組成的“內廷”來幫助他,他主抓軍事、人事、財政支出這三樣大事務即可,抓大放小,還算輕鬆。

所以一大早,負責今天值日的提督東廠的總管TJ龍五郎步履輕快地往禦花園而去,他要找皇帝,而不必害怕打擾到皇帝。

進入禦花園,他就聽到陣陣的揚聲吐氣的聲音,皇帝在晨練,還有女子的嬌呼聲,陪伴皇帝練武的有女軍官,他們一起練習。

來到場地,看到皇帝精赤著上身,全身肌肉塊塊隆起,顯露出爆炸性的力量。

皇帝有了歲數,但身體保養得很好,周圍還有四名容貌姣好、身材健美高挑的大長腿美女,她們穿著軍裝,是女軍官,任務是保護孟之祥的安全、陪伴他,還有暖床。

在旁邊坐著二位千嬌百媚的美女,這是當天的值日妃嬪,她們負責皇帝的貼身工作。

在龍五郎看來,今上遠比前朝皇帝會享受,他全程選擇美女相陪,不用TJ,美女們身體健美,容貌一流,講究“大長腿”,腿短一點的女孩子都不得進皇宮。

嗯,美女們皆天足,氣色很好,看上去賞心悅目。

龍五郎思忖著,他找到了一個女官,這是當天值日女官,向她報告訊息,由她轉告皇妃,皇妃再告訴孟之祥。

不過這套流程冇走完,孟之祥正好暫歇,遂問龍五郎道:“什麼事?”

龍五郎趕快上前跪下稟報道:“陛下萬千之喜!”

“嗯?”孟之祥精神一凝,和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著龍五郎,他趕快道:“京湖總督史岩之率軍收複前朝兩京,兩京之間黃河以南地區已屬我朝所有!”

他說畢,把京湖急報高高舉起。

孟之祥一個健步衝到龍五郎麵前,拿過急報,一目十行地看完,頓時滿麵笑容地道:“好,好!”

在史岩之的奏摺上,他說明京湖軍已經順利地收複洛陽、開封和鄭州地區,部隊傷亡很小,韃子史天澤部隊在之前北渡黃河,經查明乃是他與韃酋帖木兒不花爭執,史天澤憤而出走,棄守開封。帖木兒不花跟著棄守鄭州,然後京湖軍輕取洛陽,如此搞定。

目前京湖軍進駐諸地,掃蕩地方,建立防線,敵蹤儘失,我軍已經站穩腳跟,目前與韃子以河為界,大家互不侵擾!

孟之祥再次複看奏摺,忍不住哈哈一笑,旁邊兩妃嬪瀝瀝鶯聲,恭喜皇帝收複河山邁出一大步。

孟之祥更是高興,瞧俺這運氣,遠比理宗皇帝要好得多啊!

昔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南宋在聯合蒙古滅金國後,理宗皇帝派出趙葵和全子纔出手收複位於河南的原北宋領土,主要收複包括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洛陽)和南京應天府三京(歸德府,即商丘)在內的中原地帶,實施“西守潼關、北依黃河”與蒙古對峙,最終被蒙古軍大敗,是為大事件“端平入洛!”

時間到了武業二年(公元1260年),孟之祥為帝,並未大肆鋪張,都冇有國戰,隻是派出京湖總督率轄區內部隊出戰,卻輕易地收複了兩京,且收複地方穩固,史岩之有信心守得住收複的地方,他正全力修築通往前朝兩京的道路與城池堡壘,確保所得地方不失。

當天上午的朝會,得到訊息的諸臣以首輔趙葵為首,一致為皇帝賀,為大明賀!

“端平入洛”的主要參與者趙葵感慨萬分,想當初他是率軍出戰者,現如今他是首輔,過去的恥辱,在他手上洗涮了!

他為殿上諸君一述往事,理宗皇帝是一頭熱,堅持出兵,但主持滅金之戰的兵部尚書史嵩之、參知政事喬行簡、剛因史彌遠死去而入朝得到重用的真德秀、樞密院副都承吳淵、淮西總領吳潛等多數大臣均持反對意見,認為已經被戰亂破壞殆儘的中原地帶無法提供糧草,再加上南宋軍隊冇有騎兵,機動力有限,無法防禦漫長的黃河防線。另外,這也會造成藉口讓蒙古向南宋宣戰。

如淮西總領吳潛曾說過“自潼關至清河三千餘裡,須用十五萬兵,又須百戰堅韌如金人,乃可持久歲月”,南宋既冇有“十五萬兵”,也不能“百戰堅韌如金人”,因此自然不可能“持久歲月”,

現如今,大明兵多將廣,物資充足,馬匹奔流如潮,士兵百戰堅韌勝金人,最最重要的是有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所以收複黃河以北河山是指日可待。

如此證明孟之祥是應運而生,澤被蒼生,當皇帝恰得其分!

眾臣心中暗讚首輔真會說話,無不附和。

孟之祥龍心大悅,說道:“此次史卿順利收複前朝兩京,大家都有功勞,一是史卿指揮有方,實乃一代名將;二是前線將士奮勇,不說什麼,單是氣勢上就壓倒了韃子;三是諸位臣工的努力參與,在後方助力功不可冇。”

他著有司統計大家功勞,論功行賞。

複土首功是史岩之,他是新朝對外拓土第一人,所以得皇帝送出第一個“雙國公俸”的獎勵,晉升為二等國公,蔭多一子為七品主事,還得一個大彩頭,被譽為“一代名將”,其餘將士和臣吏各有封賞。

殿堂上開大會是喜氣洋洋,但在開小會,即軍機處會議時,孟之祥相當清醒,他說道:“韃子重心北移,我們撿了個大便宜,現在問題是,我們所得地區,是否穩固?我怕的是韃子反擊,我們會前功儘廢!再鬨出一個端平入洛的笑話的話,那我就成了大笑話了。”

參謀總長王堅應聲道:“陛下不必過慮,此一時,此一時也,前朝時,如果宋軍能夠協調好內部矛盾,那麼兩淮、京湖共同進軍,保證供給,拿下三京,並建設成宋軍的主要前沿防線,從而加大戰略縱深,遲滯蒙軍的進攻,而且蒙軍主力西征,情形如我朝現時,宋軍並非冇有一戰之力!”

“然而,宋軍內部矛盾重重,在戰、守、和上舉棋不定,每個方法都嘗試,卻又不肯花大力氣,最後自吞苦果。而我們上下同心,堅決執行既有戰略,我們有足夠的十五萬兵力(京湖三個軍),後勤良好,諸軍合力,況且!”王堅展顏一笑道:“我們有馬!”

說到這裡,大家都笑開了顏,望向孟之祥,對他的敬仰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孟之祥在成都平原養馬,大獲成功,也奠定了中華以南勝北的基礎!

從史岩之的軍報上得知,明軍馬匹,居然比韃子的馬匹更高,更快和更強,實在不可思議,韃子不敗纔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