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試種棉花

-

皇後身邊的人,那都是能人。

能被皇後派出來做事的人,肯定是她覺得得用的人。

周越樂得放手,除了技術和商業模式,其他的事,她不需操心更好。

等趙守中這邊把酒樓裝好,那邊的衛生巾工坊,也在皇宮邊上的一處大宅子裡弄好了。

就連繡娘,也都找好了。

周越早就派清墨回宜縣做了準備,這邊來報告一切準備好了。

宜縣派過來的繡娘師傅也到了。孫氏帶著鳳凰台村裡的幾個廚娘,也一起趕到了。

寧王妃和皇後,見到周越用的技術工,都是女子。

隻有那些背背扛扛的重活,纔有一些男勞力。

都很吃驚。

周越是這麼給她們解釋的:民間的女子不易,在家裡需要操持家務,相夫教子,在外也要下田勞作,掙錢養家。

現在我有能力教給她們一技之長,並且她教的時候,發現女子比起男子來,在學技術,管理,銷售業務等方麵,更有優勢。

女子心細,聰慧,共情能力強,耐力更好,也更懂得感恩,諸事她們都做的很出色。

因此我覺得一來給天下女子多一份活路;二來,也讓自己的生意更好,她用女子更多些。

同為女子的寧王妃和皇後孃娘,都深以為然。

不說民間,就她們身邊的很多女子,都是冰雪聰明、一教就會的,隻是苦於冇有機會而已。

她們想,如果給女子同樣的機會和舞台,估計朝堂之上站著的,大多是女子了。

這樣的想法由來已久,不過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說出來罷了。

現在周越能有這樣的見地,她們都心有慼慼焉。

周越在京裡忙活,宜縣的崔夫子也冇閒著。

他做出的一些改善民生的舉措,見效很快。

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宜州府,一派欣欣向榮。

皇帝接到奏報,很是高興。

到底還是崔相啊,手段還是那麼老辣有效,不過,做一個府尊,到底是屈才了。

周越回到宜縣的時候,炫墨和鈞墨都入了縣學。

崔夫子搖身一變,做了府尊大人。

趙守中跟個跟屁蟲一般,也隨著周越來到了宜縣。

他自然是認識崔夫子的,不過以前冇什麼交情,也不敢有交情。

到了此地,也不敢上門拜訪。

隻在清墨的鋪子裡見過幾麵。

周越回到鳳凰台村,因為村長說有人要賣地。

這次是有人賣水田,數量雖然不多,但也有三十畝了。

三十畝對於中原和南方沃土千裡來說,不算什麼。

但在北方山裡缺土少水的地方來說,已經算是很大一塊田地了。

周越聽到訊息立刻帶了錢,回村去看。

雖然種地的人——垣墨不在家,但有機會買地,還是要買的。

主要是這樣的機會並不多。

農民和地主,都視土地如命。

不是遇到了天大的難事,不會動賣地的心思的。

不然百年之後,到了地底下,無顏麵見祖宗。

買了地,就算是家裡人都在忙自己的事,冇人種。

還可以賃出去給彆人種一段時間,等垣墨回來再說。

話說,到了初春了,家裡的地怎麼個種法,還冇什麼計劃呢。

對於垣墨和周越拿回來的棉花種子,寧老爺子也冇有經驗,不知道怎麼種。

周越也不知道,她隻好請教了崔夫子。

崔夫子很感興趣,雖然他也不懂,但他在京裡認識的人多啊。

他給在京裡的戶部為官的朋友去了信,卻冇有接到回信。

等來等去,京裡來人了,原來戶部對於北方種棉花,也冇什麼經驗。

但想到棉花的種植是從安西傳過來的,那邊的氣候並不比大輝朝的北方溫暖和潮濕。

這邊應該可以種的。

後來還是炫墨從崔夫子給他的很多書籍裡,找到了一本前人的遊記。

裡麵詳細的記載了棉花的種植技術和植株各個時期的管理方法。

還有可能遇到的病蟲害。

崔夫子大喜過望,請示朝廷,允許垣墨提前回鄉,試驗種植棉花。

大輝朝現在種植棉花範圍很小,且產量極低。

而大輝每年所需的棉花數量很大,這些錢,大多數都被安西以西的商人還有海外的貿易商賺走了。

如果北方能種植成功棉花,並進行大範圍推廣,那將是農業上的一個大的飛躍。

崔夫子在寧家待得久了,知道垣墨很喜歡種地,且很喜歡總結經驗。

本來棉花種子是他家提出來的,現在讓垣墨負責做這件事,朝廷隻給少量的錢和種子。

說到底還是朝廷賺了。

這可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如果成功,就連皇帝,也會被後人在史書上記上一筆。

朝廷很快回覆,戶部去兵部交涉,隻是一個服兵役的小兵而已。

且他服役不到一年,在邊關也做了不少東西。

他家給邊關將士帶了許多福利,那裡從上到下,都很說垣墨的好話。

垣墨接到命令再長途跋涉的回到家裡的時候,已經四月了。

其實今年的農時,大多已經誤了。

不過,北方的大山裡,天氣還是忽冷忽熱,很不穩定。

有的作物,即便種下去,也不一定能存活。

因此北方種地都晚些。

周越和剛風塵仆仆趕到家裡的垣墨商量,第二天就開始播種棉花。

朝廷因了讓垣墨種棉花才放他提前回家的,今年不種一些棉花下去,說不過去。

為了讓種子儘快發芽,周越想啊想啊,想起來一個辦法,那就是蓋膜。

薄膜冇有,可以用其他的東西代替。

比如麥稈,油紙,甚至周越為了這件事,提前試驗了造紙。

再在紙上塗油,做成薄如蟬翼的油紙,用來覆蓋種子。

一為了保溫,二為了保墒,三為了防止野生動物啃咬種子和幼苗。

事後發現,效果不錯。

垣墨也深受啟發,天天琢磨這事,他在山裡的破地旁搭了一個窩棚,整日吃住在山裡。

好麼,好不容易崔夫子、炫墨他們從山裡下來了,垣墨又住進去了。

不過他的條件還不如山洞裡呢,山洞起碼不怎麼漏雨。

他的窩棚,一下雨就漏,外麵下大雨,裡麵下小雨。

周越很心疼長子,嘴裡嘟囔著:要是有帳篷就好了。

垣墨一聽,軍隊裡有帳篷啊,他立刻請寧老爺子給做了一頂帳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