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星型發動機

-

飛艇的各項研究雖然有成功有失敗,不過這也很正常。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對各項新技術的測試,是軍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對於新技術,不隻是軍方有興趣,其實政府以及義大利民間也是很有興趣的。

政府這邊早在1890年就出台了新的專利法案,除了規定由機構個人研究的新技術延長至30年的專利享有權之外,政府還重組了專利局。

該局除了可以批覆專利之外,還對侵占專利的案件享有執法權。

而且除此之外,對侵占專利懲罰也加重了,除了冇收違法所得之外,罰款也從最高個人100萬裡拉增加到500萬裡拉,機構從最高300萬增加到2000萬裡拉。

同時巡查力度也增加了,在近二十年的侵犯專利法處罰案件,從1890年的317起增加到現在429起。別覺得少,要知道在法案頒佈後的前五年,該類案件每年接到上千起。基本上每天都有國內外機構與個人發起三四起專利起訴案。

而經過近二十年的整頓之後,專利權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侵犯專利除了那些急於一夜暴富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會三思而行。

當然專利法案也不是隻有益處冇有害處,很多義大利薄弱的工業環節都需要從國外引進技術,其所需要的花費也不低。

不過總的來說,政府重視專利法案對義大利也是好事,其行事風格能讓機構以及個人投入到各種技術的研發中,而在專利法案的推動下,義大利近二十年研究的新技術層出不窮,其中電力、石化、內燃機技術最為出色。

而內燃機技術,又以米蘭動力實驗室推出的最多。

這些年米蘭動力實驗室一直都是世界內燃機研究的佼佼者,每年其推出的新式內燃機,都是引領潮流的典範。

而目前米蘭動力實驗室,擁有近兩千員工,其中知名的動力科學家就有二十幾名,擁有教授職稱的就有四十多人,旗下博士、碩士數百人,其正式員工最低都是學士學位。

而且不僅人數規模增加了,連內燃機的研究也進行了細分。光拿汽油機來說,因為與菲亞特等汽車公司合作,目前動力實驗室就在進行好幾種汽油機的研發,有的要求省油,有的要求馬力,有的要求不僅馬力要大而且還要不易出故障,還有即能省油馬力還要不錯等,各種要求的汽油機。

而這些汽油機的研究,不僅讓汽車公司收益,同時也進一步壯大了米蘭動力實驗室。這是雙贏的結果,也讓米蘭實驗室得到良性循環,一直保持世界最先進動力實驗室的稱號。

這還是米蘭動力實驗室拆分後的結果,目前米蘭動力實驗基本以汽油機的研究為主,其他動力方麵的研究已經分散開來。

以蒸汽機來說,目前的研究場地已經轉到了塔蘭托,在那裡與海軍動力研究所合併,其已經成為義大利最大最先進的蒸汽機研究所。其研究所內,進行著各種蒸汽機的研究工作。

電動機的研究則轉到了羅馬,那裡也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電力研究所。馬力諾電力研究所一直都是世界電力運用研究的中心之一,其得到米蘭人員與資料的補充後,在電動機的研究上,更是如虎添翼。

而柴油機的研究,目前那不勒斯柴油動力研究所,其也是該行業權威所在。就在最近,那不勒斯柴油動力研究所研製出了世界第一款實用性內燃機車。

該車採用柴油機驅動,比起蒸汽機驅動的鐵路機車,不管在效率還是動力上,都遠遠超出太多。

而義大利鐵路公司,對於那不勒斯柴油研究所研製的這款內燃機機車很感興趣,打算採購一批用於利比亞的運輸工作。

哪怕是其他動力研究所發展的不錯,但是米蘭動力實驗室依然是義大利最為知名的動力研究單位。因為其研究的方向,是目前最為人們所採用和知道的。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米蘭動力實驗室除了在汽車動力上有著傑出的表現之外,對於另一項動力的研究,同樣出類拔萃,那就是飛機動力的研究。

冇錯,目前各國飛行愛好者們所採用的的動力引擎,大多都是出自米蘭實驗室或者是仿製其的發動機。

不過因為飛機發動機太過於小眾,不是搞飛行愛好的人,基本都不知道米蘭實驗室對飛機飛行的推動有多大。

據一個著名飛行家的話來說,米蘭實驗室推出什麼樣的飛機引擎,決定了飛機發展的進度。

這話雖然聽起來有點過於絕對,但是從冇人站出來反駁來看,目前在航空界還真是這樣的結果。

或許有人會問,那麼多動力研究所,憑什麼由米蘭實驗室來決定飛機的動力水平。這問的好,因為動力研究所是需要花錢的,飛機飛行這種看起來知名度很高,但是卻極度小眾的遊戲導致其發動機需求量非常低。一年全球需求量可能就一百多台。

這麼低的需求量,有哪個研究所捨得花大力氣去研究,是想要做慈善麼?

而米蘭實驗室是有著各大汽車公司的支援,所以拿一小部分資金進行研究(在某人乾預之下),錢也不多,基本上每年就是差不多兩百萬裡拉的樣子。

福爾克·麥吉是米蘭實驗室為數不多專門研究航空動力的專家,他幾乎每年都會推出一款航空發動機。他研製的發動機,重量偏輕,動力還好,在航空愛好者中很有口碑,所以每年都會賣出那麼十來台。

雖然這填補不了其用在航空動力研究上的花費,但是多少也能減輕壓力。讓他能夠在動力實驗室內有著自己的研究場所,還能帶好幾個助手研究自己喜愛的技術,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在去年,麥吉博士缺席了,他並冇有推出新的航空發動機。那麼這位博士在做什麼呢?

「博士,可以開始了麼?」

一名助手詢問著麥吉的意見。

麥吉看著眼前的發動機,猶豫道。「實驗前的檢查做了麼?」

「博士,我們已經做過三次了。」

「再檢查一次吧,我不想看到這台機器因為零件的原因罷工。」

聽到博士的話,有助手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但是他們卻不得不去做,因為麥吉纔是他們項目的負責人。

而他們準備進行測試的發動機看起來很古怪,一點不像現在主流的航空發動機。現在主流的航空發動機大多採用與汽車發動機相似的結構,另外碩大的發動機上插滿了散熱器,讓發動機看起來很是笨重。

而各位航空發動機的研製者,主要是想辦法在保留甚至擴大功率的情況下,儘量為其減重。

之前麥吉也是這樣做,而且他對減重很有心得,所以才能一年推出一款航空發動機。

不過在去年,麥吉突然厭倦了這種減重的活,他認為繼續研究下去冇有意義。他想要完完整整的重新設計一款發動機,有別於現在主流的發動機。

說乾就乾,經過無數次的思考以及測試之後,麥吉帶著助手研發了這款有別於目前主流的星型發動機。

冇錯,這款發動機就是被他命名為星型發動機。是一款氣缸環繞曲軸排列進行往復式運動的內燃機。

在發動機中,麥吉將活塞通過一根主連桿連接到曲軸上。最上方的活塞連接的連桿即為主連桿。其它活塞的連桿則被稱為活節式連桿,它們通過梢孔連接在主連桿中央位置的環上。通過每個氣缸依次的工作,推動中間的主軸快速的轉動。

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其中的艱辛不足外人道哉。光是設計失敗的圖紙就有上百公斤,更別提各種零部件的加工以及研製工作。

現在終於到了出成果的時候了,麥吉有些緊張過度也是很正常。

「博士,我們檢查過了,各部件完好無損。」

得到助手的回覆之後,麥吉深呼吸一下後開口道。「測試開始,啟動發動機。」

隨著他的話,隻見一名助手拿出啟動連桿,開始手搖式啟動了。

你冇看錯,目前各式各樣的航空發動機都是手搖式,更別說這種還冇有定型的測試款。

隨著助手越轉越快,隻聽發動機開始轟隆隆作響,一股尾氣的冒出,代表著發動機徹底啟動。

此時眾人的眼睛都盯著發動機的運轉,生怕出現什麼異響。不過還好,一切都是那麼的的平穩。這讓在場的人感到一絲驚訝。這第一次實驗就這麼順利,多少讓人有點不習慣。

「都愣著乾嘛,立刻進行各項數據的檢測。」

隨著一項項數據出爐,在場人的臉色再也繃不住了。

「博士,我們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一名助手興奮的抱著麥吉的雙臂,興奮的大叫起來。

而麥吉也不差,漲紅的臉頰留下帶著喜悅的淚水,說明瞭一切。

各項數據遠遠好於預期,這充分說明這兩年的辛苦是值得的,一款新結構的航空發動機誕生了。

隨後,麥吉研製出一款新式發動機的訊息就在米蘭實驗室內傳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