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殿下深謀遠慮

-

散朝之後。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朱棣命人把禮部尚書鄭賜喊到了文華殿。

「拜見陛下。」

鄭賜打躬作揖道。

「免禮。」

朱棣抬手示意道:「賜座。」

李興立即搬來一把交椅,放在距離禦桌十步之外的位置。

依大明禮製,皇帝賜座,為臣者不得扭捏作態推辭,故而鄭賜老老實實坐了三分之一的椅子麵。

「諸多海外貢使遠道而來,朕決定設宴款待,

鄭卿覺得如何?」朱棣開門見山的道。

「臣無異議。」

鄭賜乾脆利索的恭聲道。

朱棣接著道:「朕打算把宴會設在奉天門,怎樣?」

「太祖皇帝也曾在奉天門設宴款待過外藩使臣,陛下效法太祖,臣自然冇有異議。」

鄭賜再次恭聲道。

朱棣道:「既如此,那今日就在奉天門設午宴,款待外邦貢使。記住,膳食不能寒酸,

要體現天朝上國的風範,屆時朕與太子會參加午宴。」

「陛下放心,

臣會按照朝廷接待外藩嘉賓之最高規格,籌辦此宴。」

鄭賜立即起身,作揖行禮道。

朱棣點頭道:「行了,你下去罷。」

待鄭賜退下後,他望向殿外的李興道:「李興?」

「奴婢在。」

李興疾步入內,躬身作揖道。

「去傳王景弘來見。」

朱棣吩咐道:「朕有話要問他。」

李興略微猶豫,欲言又止。

朱棣見狀道:「想說什麼就說。」

李興恭聲道:「陛下,是否把鄭太監也喊來?」

朱棣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諸國貢使與鄭和較為熟悉,朕已經讓他負責接待之事。陳瑄原就是舟師總兵,眼下入港的船隊休整還需他去安排佈置。去傳王景弘來見吧。」

「奴婢遵旨。」

李興立即領旨,躬身退了下去。

朱棣確實很想瞭解鄭和這兩年多的海外見聞,但事情有輕重緩急,而接待外邦貢使需要體現大明天朝上國的氣度,不能等閒視之。

倘若他率性而為,不僅會有失體統,更會有損其皇帝威儀。

因此,

朱棣稍作考慮,

便決定在午宴結束之後,再召見鄭和。

與此同時。

另一邊。

朱高煦奉朱棣之命,正與歐陽倫一起,在午門外選擇合適的地方展示海外奇珍、異寶、走獸等稀罕之物。

「太子殿下,巨象與雄獅,也要展示麼?」

歐陽倫先是問了一句,然後湊近朱高煦,低聲說道:「殿下,這兩種走獸可是稀罕玩意,代王殿下剛剛派人遞話給我,希望可以送一兩隻去宗王坊。」

趙俊臣、韋賢等護衛在附近轉悠,並冇有跟在朱高煦身後,所以歐陽倫說話膽子也大了很多,顧忌較少。

朱高煦心中已有建造一座動物園的構思,此時聽到歐陽倫所言,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道:「一兩隻太少了,等十天之後,把所有的走獸,都送去宗王坊。」

「殿下是何意?」歐陽倫忍不住問道。

朱高煦道:「待此間事了,你親自去拜訪我代王叔,告訴他,就說我決定奏請父皇在宗王坊隔壁圈地建造一所動物園,在園內分區飼養這些海外走獸。動物園建成之後,代王叔可以天天看。」

「殿下高招!」

歐陽倫覺得這個方法挺好,既冇有駁了代王的臉麵,又妥善安置了海外邦國進貢的走獸。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高煦卻仰天大笑了一陣子,笑得歐陽倫不知所措。

「好了,我隻是忽然想起一件極為可笑的事,並冇有其他意思。」

朱高煦笑完之後,恢復正常的平靜姿態,對歐陽倫解釋道。

歐陽倫也冇有多想,指著眼前一大批空地說道:「這裡比較空曠,適合擺放巨型珊瑚、動物牢籠之類的物件。」

朱高煦點了點,然後忽然道:「這次朝廷的貨船,回來幾艘?」

「殿下容我想一想。」

歐陽倫思索道:「此次鄭太監率領的朝廷船隊,共帶回來珍珠、珊瑚、龍涎香等海外產物共計八百多種,應該是載滿了八十七艘貨船,加上其他各類奇禽異獸花木等物,總計該是裝運了一百三十五船。」

朱高煦敏銳的捕捉到「八十七艘貨船」幾個字眼,暗暗將其記下。

「殿下是擔心搬運貨物的人手不夠麼?」歐陽倫問道。

朱高煦點頭道:「冇有上千人,怕是無法在半日之內,將如此多的東西從碼頭運到你我腳下,並分類擺放整齊。」

「殿下有所不知,隨船隊出海的船工、水手冇有三千,也有二千。」

歐陽倫先說了一句,然後信誓旦旦的道:「就算冇有這些水手、船工,隻要殿下開口,以我在京城商界的名頭,半日之中,別說一千人,就是兩千人、三千人,也能很快給殿下找齊。」

「好!」

朱高煦等得就是歐陽倫這句話,當即撫掌道:「眾船工、水手思家心切,回來後,怕是都身心俱疲。這樣,你用我的名義,去京城招募農夫、商販等人之中的青壯,不要多,八百人即可,讓他們把鄭和從海外帶回來的貨物,從碼頭運到這午門外。事成之後,每人給一兩銀圓作為酬勞。」

「每人一兩銀圓,是不是太多了?另外,萬一有人毛手毛腳,不小心打碎了瑪瑙、**、珊瑚之類的稀罕物,又該如何處置?」

歐陽倫顧慮重重的問道。

朱高煦卻道:「打碎就打碎了,把碎的東西拾起來,統一放置在指定的區域,繼續這在午門外展示。」

「殿下,恕臣鬥膽。這打碎的東西,可就成了無用之物,為何還要展示?」歐陽倫不解的說道。

朱高煦直言道:「如果不打碎、打翻些東西,那麼京城百姓怎知海外物產豐盈,將來誰還願意跟著諸藩去海外建國?」

「殿下深謀遠慮,實在令臣佩服!」歐陽倫恭維道。

「去吧,爭取在兩個時辰內把八百幫工招齊。」

朱高煦吩咐道:「記住,必須趕在天黑之前,把所有東西搬過來。」

「謹遵太子殿下口諭!」

歐陽倫非常識趣的打躬作揖,行禮道。

他行禮畢,恭聲問道:「殿下不回宮休息?」

朱高煦道:「今日天氣不錯,等著也無妨,待有貨物運來,我會親自為這些貨物劃定擺放區域。」

言罷,他湊近歐陽倫,低聲道:「姑父,據小侄所知,你名下商船這次販回來許多好東西。這午門外展示之物,你就不要再碰了。」

歐陽倫難為情的笑道:「殿下哪裡的話,臣自從坐上商行的執行掌櫃數年之後,家中已攢有百萬巨資。」

朱高煦小聲警示道:「姑父此次隨朝廷船隊出海,為皇家商行販回了無數珍寶,所能得到的獎勵金,怕是五代人都吃不完。孰輕孰重,你要掂量清楚。」

「謝殿下提點,臣明白。」

歐陽倫麵露尷尬之色,恭聲說道。

「去忙吧。」朱高煦揮手道。

「臣告退。」歐陽倫躬身退了下去。

一個時辰後。

六隊身穿粗布麻衣的青壯幫工,搬著一箱箱貨物,穿過承天門,出現在了午門外朱高煦的視野之中。

此時,坐在交椅上的朱高煦,當即站了起來,舉目眺望。

他發現有不少歐陽倫名下商號的夥計,正領著上百人組成的六個縱隊,井然有序的往午門這邊走來。

「駙馬辦事,果然讓人放心。」

朱高煦先是感嘆了一句,然後伸出右手道:「千裡鏡。」

站在他身後右側的韋賢,立即眼疾手快的遞上單筒千裡鏡。

朱高煦接過千裡鏡,開始觀看遠處的搬貨隊伍。

就在這時,隊伍之中有一個身材偏矮的青年,大概是體力不支,手一滑,懷中抱著的箱子便掉了下去。

箱子落地之後,蓋子被打翻,裡麵的銀幣、金幣、珍珠、瑪瑙、玉器、珊瑚散落的到處都是。

那些閃閃發光的銀幣、金幣、玉器、珍珠等物,滾到了許多幫工腳下。

眾幫工見到地上的東西,一個個瞪大了雙眼。

六個縱隊每隊皆有一位充當工頭的壯漢,他們見到地上的東西後,也停下了腳步,忍不住想彎腰去撿。

「都看什麼看?快走!不要耽誤了時辰!」

歐陽倫手下那些負責維持隊伍秩序的商號夥計,見眾幫工停了下來,頓時上前大聲嗬斥道。

有一個商號夥計氣急敗壞的揣了一腳那位打翻箱子的青年幫工,並破口大罵道:「天殺的蠢貨!狗孃養的蠢貨!老子真是瞎了眼,選你做幫工!」

他罵著罵著,竟然哭了起來,傷心的說道:「你把這珊瑚、玉器率壞了,老子掙一輩子的錢,也不夠賠的!」

這時,幫工人群之中,有人小聲嘰咕道:「珊瑚、玉器有那麼值錢嗎?」

「那是當然,這可是大海裡才能生產的珍寶!」

商號夥計大聲說道:「海外到處都是財富,南洋、西洋、北洋、東洋上有無數島嶼,據說還有盛產黃金的黃金島!」

眾幫工聽到這話,隻感覺熱血上湧到額頭,心跳加速。

於是,便有人互相低聲交談。

「這齣海一趟,竟然如此掙錢?」

「可不是麼,你瞧瞧那地上散落的瑪瑙、珍珠等物,夠咱一家五口吃半年了。」

「難怪朝廷要派船隊出海,原來是奔著錢財去的!」

「這不明擺著嘛,所謂無利不起早,賠本生意,誰會乾?」

「……」

「都說什麼呢?還不快走!」

那商行夥計擦著眼淚,指著剛纔那位青年幫工罵道:「狗孃養的東西,還不把地上的東西撿起來!摔壞的東西也是珍寶!快撿起來!」

朱高煦當下千裡鏡,嘴角上揚,露出了一絲笑意。

他雖然聽不見商行夥計與眾幫工都說了什麼,但他知道,此事恰恰在進入承天門後發生,很可能是歐陽倫為了交差,有意讓手下夥計假裝幫工故意演的一場戲。

不過,真相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目的達到了就行。

「殿下,歐陽駙馬來了。」

趙俊臣的眼力特別好,就在朱高煦當下千裡鏡的時候,他發現歐陽倫領著兩個推著牛車的人,出現在了幫工隊伍的後麵。

朱高煦再次舉起千裡鏡,發現歐陽倫還真的過來了。

「韋賢,你去告訴歐陽駙馬,讓商號夥計指揮眾幫工按事先劃定的區域,把東西放置好即可,不必再來拜見我。」

朱高煦把千裡鏡遞給了身後的趙俊臣,接著道:「然後,帶駙馬來見我。」

片刻後。

「微臣拜見太子殿下。」

歐陽倫作揖行禮道。

「免禮。」

朱高煦微微皺眉,目光從遠處正被韋賢搜身的紀剛、紀二郎身上掃過,問歐陽倫道:「那兩個人是怎麼回事?」

「殿下容稟,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歐陽倫躬身道。

今天清晨,紀剛用計把他的同鄉穆肅綁了之後,讓紀二郎弄了一架牛車。

兩人接著將穆肅抬到了牛車上,然後便驅車嚮應天府衙門趕去。

半路上,他們見到駙馬歐陽倫打著當今皇太子的名頭,在京城之中,大張旗鼓的招募搬運貨物的幫工。

紀剛豈會放棄這種可以直接見到太子的機會,當即上去拜見歐陽倫,把他綁了一位意圖刺殺錦衣衛指揮僉事賽哈智的歹徒之事,如實說了出來。

歐陽倫得知穆肅要刺殺的錦衣衛指揮僉事賽哈智乃是朱高煦賞識的人,而舉報並拿下穆肅的山東人紀剛是來投軍的有誌之士。

他深知朱高煦特別欣賞忠勇之人,如今碰見了紀剛這種「大義滅同鄉」的忠勇之士,又有紀二郎及客棧一眾旅客做人證,當即決定把紀剛引薦給朱高煦。

「你是說,紀剛與穆肅二人,本為山東宿安同鄉?」

朱高煦瞥了一眼不遠處看似忠勇可靠的壯碩青年,向問歐陽倫道。

歐陽倫恭聲道:「正是,臣已遣人查閱了兩人入京時登記的身份資訊,他們確實是宿安同鄉。」

朱高煦當然知道紀剛是何許人。

歷史上,靖難之役期間,燕王朱棣率領二十萬鐵騎路經臨邑宿安時,宿安人紀綱與同鄉穆肅結伴投軍,紀綱冒死扣住朱棣坐騎,請求效命。

燕王朱棣喜紀綱膽略過人,弓馬嫻熟,當即將其收為帳下親兵。

靖難成功之後,朱棣登上帝位,在剷除反對派的建文舊臣時,多由紀綱親自下手。

而紀綱為人桀驁不馴,詭計多端,善於迎合朱棣清除異己的心思。

他廣泛設置校尉,收集軍民情報,用嚴刑苛法,誣陷誹謗,屢次立功,很快被提升為錦衣衛指揮使,掌管親軍和主管詔獄。

朱高煦很難把眼前這個三十歲出頭、看似忠勇可靠的壯碩青年,與歷史上那位為非作歹,手段殘忍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聯絡到一起。

他冇記錯的話,歷史上的紀綱曾矯旨下鹽場取鹽數百萬斤,奪官船運輸,儘入私囊,還曾構陷富商上百家,奪其資為己有,更派人閹割良家幼童數百人,服侍其左右。

這樣一位在歷史上學趙高「指鹿為馬」的佞臣,雖然最後被朱棣以「謀大逆」的罪名淩遲處死,但他眼下還隻是一個想企圖加入神機隊,報效朝廷的熱血青年。

「殿下,經卑職查驗,紀剛與被綁的穆肅,都是練過武藝之人。」

韋賢回來復命道。

朱高煦道:「讓紀剛來見我。」

「草民紀剛叩見皇太子殿下!」

紀剛激動無比的走過來,連忙跪地磕頭道。

「你就是山東宿安人紀剛?」

朱高煦不冷不熱的問道。

紀剛低著頭,恭聲道:「回殿下,正是草民。」

朱高煦麵不改色的道:「聽說你想加入神機隊,為朝廷效命,既然如此,那我就遂了你的願。」

PS:求推薦票、月票、各種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