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節 使節入境

-

郝經和張易正在馬車上談論著,窗外自前方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名軍士策馬過來稟道:“我們即將進入明朝轄地,明軍已經在邊境等著我們了!”

外交無小事,這次蒙韃出使,事先下達命令,公開場合不得以“南蠻”、“蠻子”稱呼明朝,否則軍法從事,捱罵是小事,捱打是常事,軍士不會來以身試法。

“很好!”郝經點點頭,心忖明朝會如何歡迎他們這些使者呢。

事實上,前路的明軍很客氣,呂家軍的呂師山代表朝廷歡迎他們的到來,說朝廷前來迎接他們的專使已經在路上,現在先由他代為接待。

這就是古代交通不便了,使節到來,邊軍可以八百裡加急以快馬騎傳的方式把訊息傳到京城,京城亦以八百裡加急把決定告訴邊軍,但迎接使節的朝廷專使可不能八百裡加急,他們要打儀仗,體體麵麵的出行吧,因此滯留在後麵。

與先前相比,呂師山更見成熟,先前的狂妄、毛燥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沉穩和堅定。

厄運到來,有的人沉淪,也有的人成熟,經曆了父親戰死,呂家軍兵敗後,呂師山和諸呂一樣,奮發向上,如果再遇到韃軍,要麼勝利,要麼戰死,冇有逃跑可言!

他率三千軍馬負責保護北使,郝經和張易都在打量這支軍隊,那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他們望向隨使節到來的三百名護衛隊,尤其是當中的十名蒙古人和二十名色目人,目光是凶狠的,似餓虎欲擇人而噬!

無懼韃子!

這正是明軍官兵入伍後要做的一件大事,上陣無懼,無懼韃子,有死而已!

朝廷把一切都給官兵們準備好,包括獎勵、撫卹金、補給等,做到至仁至義之後,官兵們不要想什麼,和韃子拚命吧!

現在他們打量著韃軍,絕非看看就算,他們會評估韃子的身體、裝備和坐騎,找出應對之策。

比如一個韃子雙臂奇粗,應是近戰好手或者射鵰手,要是馬上有巨弓,不消說,絕對是射鵰手或者弓箭好手,就得集中自家弓箭手,優先把他解決掉。

否則,一個好弓手足以翻盤,危害性太大了。

看到明軍凶狠的目光,郝經和張易皆沉默不語,他們明白到兩邊仇深似海,仇恨已經不可解,隻有戰場上見真章吧!

雙方作了交接,使團向呂師山移交了通關文諜,上麵清楚地寫明使團人員、車輛和坐騎等數據。

再有就是移送五十名被擄的重要人物、重要死亡人員的棺材和一千名奴隸。

這當中有些微秒,比如前朝的宗室,呂師山代表朝廷歡迎他們的迴歸,態度是不卑不亢。

那些被俘的官員,呂師山客氣地向他們問好。

再有一千名奴隸,實則是普通民眾,同樣得到了優待。

上麵這些人,稍事梳洗,換過衣服,他們將在邊境停留一段時間,一時休整,有病治病,養胖一點;二是他們要交代一下在北方的所作所為。

輪到了沈炎、曹永年、戴慶火三人時,他們是出名的漢殲,呂師山冷笑一聲,揮揮手,軍士們如虎似狼地撲上來,把他們打入囚車!

所謂囚車就是露出個頭,身體站直在車內,對比於人坐的馬車,那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區彆了。

三漢殲的希望徹底破滅,他們臉如死灰,沈炎嘶啞著嗓子道:“呂將軍,我們三人寫了自辯狀,麻煩您轉交朝廷!”

呂師山點點頭,軍士接過沈炎遞來的一小疊資料,但呂師山冇看,交由參謀保管。

三漢殲的命運將由朝廷決定,是殺還是剮,反正不會有好果子給他們吃。

使團重新啟動,原本護送軍隊是三百人,撤回二百,護衛是一百人,隨從十數人,陪同郝經和張易一同前往明朝國都應天府,而呂師山負責全程護送,直到長江北岸再由京城派出的禦林軍接應護送。

使團進入了明朝轄地後,當中的一些人員,睜大眼睛觀察路上的一切景象,包括野外、城池,觀察人員和街景、田野等,晚上時,他們要把見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回去後向他們的朝廷作交代,將來有可能派上用場。

知已知彼,一個有經驗人員看過那些情況後,就可以得出很多的結論來。

如郝經判斷為:南朝朝氣蓬勃,蒸蒸日上,軍隊實力不容小覷!

進入了南朝地界後,他看到與北朝很明顯的區彆,那就是人多,麵容氣色好,衣著也好。

是立竿見影的,越往南就明顯地區彆開來!

對比北朝,地方人少,麵有菜色,衣著襤褸,這明擺著是韃子掠奪過甚,苛待民眾的結果。

路上的人員多,運貨多,表明經濟狀況良好!

道路兩邊田野種的莊稼多,果樹林也多,張易在馬車上數數,一頭、二頭、三頭……一段不長的路,他數到了八頭耕牛,而且是壯牛!

有牛,牛的數量越多,表明瞭農業越發達!

再有,路上經常見到建房子,還有道路遇到阻塞,那是在修路!

他們路過修路的地段,見到的是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麵,郝經和張易都皺起了眉頭。

這表明南朝民間有錢,官府有錢!

再有經過路上的城池,他們看到了修葺一新,護城河開闊,把門官兵精神抖擻,認真站崗,檢查來往行人。

而且官兵均壯實,軍容整齊、軍姿標準,站立有氣勢,不弔二郎當。

表明官兵的營養好,軍容整齊就是盔甲鮮明,起碼長官不剋扣軍餉,補給得力,軍姿標準則表明瞭他們訓練有素,不廢荒時間。

再有他們高高地昂起頭的那種氣質,充滿了自信……郝經輕籲了一口氣,對張易道:“我想明朝的軍隊遠勝過宋朝,將來聖朝南下,鹿死誰手,未可得知!”

張易見左右無人,輕聲地道:“若孟神通繼續在位,隻怕聖朝不利!”

郝經點點頭,心中盤算著。

……

使團在高郵軍(高郵市)遇到了南朝派出的迎賓使章汝鈞、程芾,雙方於道左見禮,客氣地寒喧一番,郝經和張易吃到了入境後頭一次的招待餐,回去後不禁吐槽:“這南朝太吝嗇了!”

原來,章汝鈞和程芾兩人請郝經和張易吃飯,吃的乃是六菜一湯,菜量足夠,但不豐盛。

對比以前的出使,南朝招待餐是水陸畢陳,足有二三十道菜式,豐盛得很。

以前南朝怕得罪北使,招待得格外熱情,現在則不同了,南朝有足夠實力,就連招待費也省下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