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行軍無詩意

-

這頓早餐吃得開懷無比,眾人把碗底都給舔乾淨,連煮粥時燒糊的鍋底也不放過。

接下來分發乾糧就有點不夠看了,雖說是一日三餐,但中餐冇空燒飯的,下發麥餅帶著充饑。

古時候麥子品種不行,口感就就不用說了,而且烹飪方法也極為粗礦,直接麥粒煮熟,壓出來的一種即食乾糧,壓根冇有什麼碾成粉,和麪發酵再烘烤的過程,就是一個粗糙,吃起來刺喉。

大頭兵能吃上就不錯了,戰亂時期,很多人都吃了上頓冇下頓的,至少軍隊還可以保證供應!

而發給孟之祥這些軍官們的則是芝麻燒餅,放了芝麻香油,鬆軟酥脆可口。

軍中分階級,待遇不一樣,促使軍人們奮力殺敵,爭先向上爬。

對於軍中吃飯吃粥用大米,乾糧用麥粒,這是軍供給什麼,那就吃什麼。

現在的軍供還行,一旦緊張時,那無法保證,比如孟之祥也可能吃不上燒餅了。

話說回來,忠順軍的夥食一般,朝廷的禁軍則吃得好,他們能吃到麪粉做的麪餅饅頭等等,通過大規模普及碾壓小麥獲取麪粉,士兵的軍糧不再是那種粗糙的隻為填飽的狀態了,也終於有了點軍糧的意思。

各軍各營吃過了早餐,即行開撥,數條長長的見不到尾巴的忠順營隊伍在往東北處前進,進入了光化軍地界。

宋乾德二年(964)於襄州陰城鎮置光華軍,屬京西南路,置乾德縣為軍治,治所在現代湖北老河口市北。

戰鬥的背景是金朝有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去年是紹定五年(1232年),金蒙兩軍來了個三峰山之戰,這一仗打得很激烈,金軍大部主力被蒙古軍擊潰,“將星”殞落如雨,大將張英、樊澤、張惠戰死,名將完顏彝陣亡,金軍的中流砥柱,著名的完顏陳和尚見到蒙古窩闊台汗後不願歸順,也死了。

倒是恒山公武仙逃生之後,又跑到了南陽(屬於河南)山中收攏潰兵,竟然數月之間就得眾數十萬,聲勢複振。

而金朝皇帝金哀宗認為汴京殘破不堪,於紹定六年(1233年)遷都歸德府(河南商丘),又遷到蔡州(河南汝南)。他為做堅守之計,便下詔命武仙勤王。

武仙則以蔡州難守,就想奪取南宋的四川作為落腳之處;如果奪取不了,就改奪進軍路上的宋軍糧餉。

不得不說,武仙的想法不錯的,四川是天府之國,當年劉備以區區一川之力,力拒中原大軍,武仙很清楚三國曆史,就想奪取四川,或可支撐得更長久一些。

他率大軍向著光化軍進軍,想要奪取進川要道,隻要被他攻下光化軍,拿下重鎮襄樊,度過漢水,再奪取房縣、竹山,就可以摸到四川的邊境巫山和巫溪了!

南宋朝廷自然不能容他,但朝廷嫡係禁軍不能抵擋武仙的大軍,於是忠順軍被派遣上戰場。

忠順軍步兵、馬軍上萬人和同樣數目甚至更多的支前民夫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直趨光化軍。

其實他們與金軍早幾天前就騎兵接戰了,比如孟之祥就已經打過了仗,如今兩邊大軍都往光化軍的乾德而去,準備把那裡變成絞肉機!

孟之祥也夾雜在忠順軍的大隊中,在一個高處,他端詳了一下已軍,看到了步兵與馬軍比例為一比十,並且馬軍中大多數人都暫時變成步兵,下馬行軍!

嘿嘿,宋軍乏馬,南宋戰馬缺乏更甚於北宋,當年大將劉光世軍五萬二千餘人,才得三千多匹戰馬,這比例比起忠順軍還差!

嶽軍家的“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背後,是嶽飛擊敗了附屬金朝的偽齊政權,得馬一萬五千匹,組成騎兵一出動,嶽家軍的戰鬥力冠於其餘諸軍。

這也是孟之祥佩服孟珙的一個原因:孟珙經營有術!

紹定元年(1228年),孟珙於棗陽城西“至軍西十八裡”創修平虜堰,“由八疊河經漸水側,水跨九阜,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可溉田十萬頃,確立十莊三轄,由忠順軍與民戶分屯,當年收穫糧食十五萬石;同時命忠順軍每家養馬,官府供應飼料和糧食,於是糧豐馬增。

可還是乏馬,宋軍作戰都以步兵為主力,馬軍的作用是偵察敵情、襲擾敵軍後方、壓製敵軍斥侯以及戰勝時擴大戰果,避免用馬軍與敵軍馬軍決戰,當然在需要的時候,孟珙也會毫不猶豫地投入馬軍作戰。

不停地作戰,忠順軍的人員、馬匹死傷不少,但依舊保有騎兵的戰鬥力,換作其他的宋軍部隊,早被打殘了,馬軍變步兵了。

話說回頭,忠順軍騎兵大隊也隻能一人一馬,遠程行軍,怕馬乏力,唯有下馬走路,讓馬輕裝上陣,當遇到敵人時,再翻身上馬作戰。

太陽高高照耀著,軍旗招展,長矛尖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行軍絕不是充滿詩意的,陽光**辣地照下來,忠順軍官兵們一個個汗流如雨,衣褲都濕透了,象剛從水裡撈出來一樣。

大軍行動,塵埃高揚,落在他們的身上頭上,汗水流淌,左一道右一道地流成溝,勾勒成大花臉西瓜皮似地。

長途行軍,官兵們又渴又累,但還是保持著嚴整的隊形,隻有腳步聲踢踏作響,冇有人大聲說話,不敢開口,避免灰塵入嘴。

這樣的狼狽境地,步兵們看到孟之祥,都羨慕得不得了。

孟之祥依舊一身光鮮,他冇出多少汗,又穿著鬥蓬,頭頂帽子、臉上蒙布,自然少惹塵埃。

他騎在馬上,他帶有兩匹馬,除了花斑馬,還有一匹棗紅馬,這匹馬跑得慢,但持久力強,與花斑馬輪換,彆人兩條腿走路,孟之祥是四條腿行軍。

軍中的等級無所不在,象他這種軍使以上的騎兵軍官,都有二匹馬的待遇。

換作是朝廷正規軍也做不到這一點,宋軍乏馬,現在通過與北邊的非正常貿易買馬,貴且少,又或者從雲貴那邊的茶馬小道換馬,也好不了多少。

孟之祥這都人馬,隻有他與孟之璋能騎二匹馬,孟之璋活潑,不時在前在後的,扯上兩嗓子,給官兵們鼓鼓勁兒。

比如“小子們,加油啊!”“殺死金狗,人人來吃羊肉!”“我軍必勝!”

但士兵們悶頭趕路,呆滯著眼看著這位馬上不用流汗的傢夥,孟之璋的水平有限,說的話乾巴巴的,起不到什麼作用。

這讓孟之祥想到了孟家軍乃至於南宋諸軍的一個缺陷,得有文工團啊!

文工團來吹拉彈唱,能起到活躍氣氛,增進士氣的作用。

不過,古今的思維不同,文工團成員在民間屬於“伶人”,名聲並不太好,軍隊裡帶伶人,是嚴禁的,若孟之祥敢在隊伍中夾帶伶人,隻怕腦袋有機會搬個家!

孟之祥想了想,默默地回想了一下,妥了之後,唱起了嶽王爺的《滿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