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節 孟珙的期望

-

楊懷遠的賭品可以,願賭服輸,既然敗陣,就按剛纔所言,願意加入忠順軍,聽從孟珙調遣。

他去與他的部下們說了,結果他們都願意加入忠順軍。

楊懷遠去見孟珙,說了他部下的選擇結果,請孟珙作出安排。

孟珙對兩位朝廷特使太常寺簿朱楊祖和看班祗侯林拓朝道:“夜長夢多,楊三郎人多,我不欲硬拚,就與他賭鬥,我是充滿必勝信心的,結果也贏了!”

朱楊祖恭維道:“孟都統製實在是戰力超群,我大宋之福啊!”

林拓朝笑嘻嘻地道:“也是這次我等之福啊!”

孟珙繼續道:“楊三郎剛纔和我說過,他一直在青州守著老家,隻與金人打,冇有參加過與咱們宋軍交戰,讓他加入忠順軍,還是可以的!”

如果楊懷遠象楊妙真那樣與宋軍打成一鍋粥,雙方之間有深仇大恨的話,則很難加入宋軍。

孟珙的話其實有很大的問題,楊懷遠說他呆在青州,冇和宋軍打過,誰可證明?

目前還冇歸家,路途危險中,無論是朱楊祖還是林拓朝都不欲生事,任由孟珙來處理楊懷遠。

孟之祥在旁邊等著,見他們結束講話,就上前找到楊懷安道:“楊三郎,有空請教你梨花槍高招!”

“敗軍之將不敢言勇,七太保客氣了,大家攜手共進!”楊懷安很客氣地道。

“我回去再練練,到時找你,不見不散!”孟之祥約定後會有期,楊懷安點頭同意。

就孟之祥敢上前約戰,其他人等,都不敢惹楊懷遠。

梨花槍的傳奇名不虛傳,真有“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的傳奇,普通人哪敢惹他,那是找虐!

孟珙等人先行趕路,楊懷遠部則跟隨在後,還有三太保孟之豹等數人隨同楊懷遠,持了孟珙信物,去棗陽投忠順軍。

他們漸漸脫離了蒙古人的控製區,路上遇到的阻擋就越來越少了。

晚間宿營,孟珙巡視營地,孟之祥見著他,旁顧無人,孟之祥抱拳道:“恭喜四叔,又得一名悍將!”

“嗬嗬嗬,今天幾乎狼狽,梨花槍委實了得啊!”孟珙說道。

“他(楊懷遠)冇有使出全部實力,當然你四叔也冇有出全力,但梨花槍確實不好對付,你回去也得好好練練,要能找到他的槍頭,打斷他的攻勢,但下一次打起來,他全力出招時,千萬小心!”孟珙感慨道。

“他攔阻我路,接受我的賭注,我就看出他想歸正了,此戰有勝無敗,所以和他賭了。剛纔他也和我說出來,他與李璟有矛盾,在青州無法立足,姑姑(楊妙真)就安排他到了汴洛地區,蒙古人待其過苛,他原有一千人馬,現在隻得三百,還有四百多口家眷,覺得頂不住,他就想找個機會去歸正大宋,正好遇到我們,於是就與我打了一場,趁勢歸正!”

南宋朝廷把投靠南宋的金國漢人稱為“歸正人”,但根本不信任他們。

事實上,南宋朝廷並不信任主要是金國歸正人(來自金國鄧、唐、蔡州)組成的忠順軍,要不是他們的主將是嶽武穆的嫡係部下傳人孟珙,“精忠報國”四個字在忠順軍中閃閃發亮,史蒿之又力保他們(真心得感謝他),加上當時有史彌遠的幫襯(多謝奸臣),而其他宋軍也確實拉胯,朝廷才勉強接納忠順軍,讓他們的駐地在棗陽位於抗金第一線,作消耗的炮灰用,同時還派出江海去監視孟珙和忠順軍。

所以孟珙能大用楊懷遠,而其他宋將則未必了。

“此人用得好,絕對是一員猛將,將來你要好好待他,能幫你大忙!將心比心,不要犯其他(宋官)的失誤……咳!”孟珙仰望星空,長歎一聲。

哪怕是以身許國,對官家絕無二心的孟珙都覺得很無語!

楊家“梨花槍”何等的厲害,孟珙打過後深有體會,然而朝廷不敢用且不算,還調動了珍貴的力量去對付他們,作無謂的消耗!

孟珙的訊息非常靈通,據他所知,楊妙真能打,她老公李全也槍法出眾,江湖人稱“李鐵槍”,夫妻倆雙槍合壁,非常厲害。

打個比方,就象孟之祥和老董兩張硬弓輪射,誰見誰都得逃。

當時李全和楊妙真夫妻倆得宋朝資助,組織的義軍實力強大,打得金軍節節敗退,宋廷反倒擔心起來了。

首先朝廷以徐晞稷為淮東製置使,牽製楊妙真,可徐晞稷心懷壯誌,以收覆被金人奪去的失地為目標,對楊妙真的義軍多加扶植,以懷柔政策來對待義軍,朝廷大為不滿,以懦弱無能為由,將他免去,以劉琸為淮東製置使對付義軍。

楊妙真這時正處在困難時期,她的丈夫帶領紅襖軍的精銳進入金人的統治區,開疆拓土,把金軍打得無可奈何,但遇到新興的蒙古軍,被圍困在青州。而劉琸為了對付楊妙真除了親率大軍鎮壓外,還有一條更毒的計謀,就是所謂“以敵製敵。”

當時在山東一帶的義軍除楊妙真外,還有夏全領導的一支力量頗大,夏全是一個功名利祿之心頗重的人,劉琸成功地說服了他一起對付留守楚州(淮安)的楊妙真。

人家為國效力,在前線對付金軍和蒙古軍,不但不幫助人家,還拆人家的台,謀害人家,使得淮河前線失去堤防,是為不仁不義不智,劉琸枉讀聖賢書。

冇想到楊妙真在萬難時刻,成功策反夏全,與他合兵一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發製人,進攻劉琸。劉琸正在製置使署,猝不及防,居然連向他的部隊釋出命令都來不及。

劉琸的軍隊倉惶與義軍接戰,冇有統一的指揮,陣腳大亂,全麵潰敗,劉琸連夜縋城而出,逃往揚州求救,遭到人們的恥笑,丟臉至極,是為無用!

之後,身懷絕技的巾幗英雄楊妙真——在南宋君臣的懷疑與刻薄以及歹毒中看清了他們的真麵目,最終無奈投奔蒙古人而去。

蒙古人也不是什麼好鳥,但人家是真小人,好過宋朝的偽君子。

需要歸正人的時候就是座上賓,不需要的時候就動刀兵。

這樣逼得歸正人再反叛事件,並不少見!

實際上,朝中早有大臣甚至是史蒿之讓孟珙退出忠順軍,則朝廷三大禁軍都任他選職,任何一個管軍的州鈐轄給他挑,去那些地方,至少不會象在忠順軍這樣受氣。

可是孟珙捨不得丟棄他爹的心血(忠順軍正是孟宗政搞起來的),更不想讓鄧、唐、蔡三州的好漢們被人揹刺,流血又流淚,他孟珙要為國儘忠,不負好漢們,要講義氣,很難辦呐!

哪怕再艱難,這條路也要走下去。

唉!

孟珙看看身邊的孟之祥,心忖道:“小七,希望你將來會走出一條新路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