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節 連吃兩癟的戶部

-

大宋朝廷六部中的禮部最為清貴,須知國之大事,唯禮與戎,這禮部乃是六部中第一位。

涉及人事,吏部最為緊要,戶部管財,實權最大,權勢赫赫,兵部在宋朝是個小透明,兵權儘在樞密院,兵部隻是打打下手,至於刑部專業性太強且涉及勾決殺生,不吉利,工部純粹就是乾活的,工部尚書就是全國最大的包工頭。

所以禮部、吏部和戶部是上三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是下三部。

宋初設三司總管全國財政,戶部幾乎無所職掌,隻委派“判戶部事”一員,接受各地土貢,至時陳列於殿廷。

神宗官製改革時,撤銷三司,全國財計始歸戶部。

戶部主管全國戶籍、土地、錢穀的政令以及貢賦、征役等事。設戶部尚書一員,左、右曹侍郎各一員。郎中、員外郎各二員,度支、金部、倉部各二員。

這次餘玠收複蜀口,四川境內難得韃靼人入來,安全了,則朝廷忙碌起來,需要派出官吏去四川境內地方去恢複皇宋的統治,發展生產與收稅等等事務。

這當中就有鹽政!

所謂不怕差,就怕比,先前韃軍未入四川時,四川鹽稅收上來不到一百萬貫,朝廷另外支出二十五萬貫的官吏人頭、衙門的費用。

而孟之祥在四川販賣私鹽,一年交給餘玠一百二十五萬貫錢充軍用,換言之,孟之祥的販鹽成本也為二十五萬貫的話,則他實際收入為一百五十萬貫錢,且他還有得賺。

因此官家認定了這個數目,無論戶部好說歹說,得,戶部管回鹽政,交來一百五十萬貫錢給朝廷!

他知道他的官員們很黑心,先前冇得比就算了,現在有得比,一定要足一百五十萬貫錢!

戶部不敢接,任由孟之祥販賣私鹽,交錢給餘玠。

收複蜀口後,韃靼人的藉口不好使了,戶部得把鹽政管起來,台諫不僅彈劾孟之祥販賣私鹽,更主要的是彈劾戶部不作為!

鹽政是國家大政,稅賦所在,在當時海鹽質量差的情況下,四川井鹽的質量頂呱呱,賣得出好價錢,自然稅收也多。

戶部不去管四川鹽政,乃戶部的嚴重失職!

事情得有個解決的辦法,戶部提出了對四川鹽稅實行實行“撲買”(或稱“買撲”),亦即是包稅製。

宋朝,封建商品經濟十分繁榮,商品流通範圍之廣、城鄉集市之多都超過了唐朝。

因此,政府非常重視商品流通過程中的稅收征管,當時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征收的主要稅種是商稅,政府專門成立了征收商稅的機構———商稅務,全國共設立1830多個。

即使如此,也很難顧及分散鄉間的小集市。於是,政府決定“課(稅)額少者,募豪民主之”。

當時規定凡稅收在千貫以下的小集市,一律實行“包稅製”,稱“買撲”,即由官府測算出該集市年應收稅總數,讓當地大商人出錢承包,然後大商人再向商販征收,以其收入作為補償。收入盈虧由包稅人自己負責。

宋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又在全國推行年課稅千貫以下的酒務、道店等商稅“讓人定年額買撲,更不差官監管”的政策。

對於政府來說,實行“包稅製”既節約了設置征稅機構的費用,又得到了應得的稅收,表麵上看很有利。但包稅商人大多是地方豪強,包稅後不再依率計征,肆意加稅勒索,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影響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有禦史彈劾曰:“此皆奸人欺下罔上,為害甚大。”

熙寧(1068—1077年)時,改由商人自行申報包稅數額,讓出標高者承包。

鹽稅以前冇有實現過撲買,這次四川鹽稅試行撲買,戶部有意使壞,訂出了一百六十萬貫錢的底價,任由諸商人來投標。

越接近投票截止日期,戶部官吏心中打鼓,因為,冇有一個商人來戶部投標,就連把持四川鹽業的“景”記鹽務集團(關曉韶的)也冇派出代表去投標!

“景”記鹽務集團不要鹽利了?

其他商人不敢來投標也就罷了,須知孟之祥在四川有權有兵,敢去動他屁股就是去找死,“景”記鹽務集團則為什麼不投標?戶部知道“景”記鹽務集團的代表已經到達臨安府,接受餘十一孃的指示。

徐桂亮派人去問餘十一娘說:“你們不投標嗎?”

餘十一娘說我們太窮了,出不出高價,不想丟臉。

一聽就知道戶部的底價被泄露出去了,以她餘十一娘在京城的手眼通天,知道底價是很正常的,想查都冇法查!

比如,泄露底價的是宮裡的TJ,你戶部敢去查TJ?

豈不是糞坑裡翻東西找糞!

徐桂亮很灰心,派人去問餘十一娘道:“你們出多少價?”

餘十一娘說我們隻能出一百二十八萬貫錢!我們要五年的包稅期!

徐桂亮歎氣道:“加多五萬貫錢,一百三十三萬貫錢,給你!”

餘十一娘豪邁地應道:“成交!”

隨後五家商行去圍標,最高價正是“景”記鹽務集團的一百三十三萬貫錢,每年給這麼多錢上交朝廷,實行五年。

戶部以此標榜自己乾得不錯,以前四川鹽稅不到百萬貫錢,現在達到了一百三十三萬貫錢,可是大家都知道,戶部是在孟之祥那裡吃了大癟!

另一個吃癟的就是戶部派人封鎖京湖往四川的糧船,不讓糧船進川,他們這是要對付孟之祥及一眾的親朋好友在四川吞了二百多萬畝土地的事情,要孟之祥等人按畝數交足田賦,且不能用錢買川外的糧食來頂數。

如果交不上田賦,那麼他們就要把田地給交回來!

因為孟之祥借戶部名頭吞併田地,讓戶部很丟臉,現在戶部想方設法地補救。

到了交賦的那一天,孟之祥等人完全按畝數交足了田賦。

開玩笑,身為種花家正宗傳人,孟之祥完全知道“中儲糧”是如何拳打“ABCD四大糧商”的,他平日裡積蓄了大量的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而其他的地主,很多人因為買不到糧食而交不上田賦,戶部在四川的田賦嚴重失收。

震驚到下巴差點掉出來的戶部官員們急忙放寬期限,緊急發運糧船進川或者是允許四川地主在京湖與江南買糧頂田賦,這才把田賦收齊了。

連吃兩癟的戶部方纔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再不敢招惹孟之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