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節 嶽麓山之戰

-

巡視過軍營,回到帥帳的孟之祥,

其實在他心中,也是亞曆山大。

這次出擊現在看來,真是一次冒險,存在著很大的失利風險。

萬一戰敗,後果更是變得十分嚴重,萬一損失了主力,孟之祥將麵臨不可挽回的滅頂之災,軍隊的損失是其次,以他如韓信的練兵能力,隻有有兵給他,很快又可以拉起新的一支青居軍。

但新的青居軍,有其名無其實,失去了軍魂。

因為孟之祥的不敗戰神的名聲被打爆了,孟之祥知道,韃靼人就盼望這一天,而大宋朝廷,甚至是川軍內部,也有不少人盼望著這一天。

他太強了,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一旦他失敗後,他們將重拾信心,而青居軍的軍魂重鑄,也將是個漫長的過程,將會讓川軍乃至於川民付出更多的代價,流更多的血。

大戰將臨,如高考、考研、考公,這些都是人生命運的轉折點,哪怕他做足了準備,但臨場發揮時依舊擔心出現意外、擔心失敗。

現在,他麵臨的風險和失敗威脅大得多,後果也嚴重得多。

青居軍一旦遭遇戰敗,關係的不止是他一個人的命運!

他的命運、餘玠的命運、青居軍諸官兵的命運,川民的命運,甚至影響到國運。

TMD,我再也不想這種我寡敵眾的戰鬥了。

孟之祥心裡的憂慮難以言表,他想到了當時他提出出擊臨洮城,進行“泄壓”行動時,餘玠欲言又止,或許他看出了風險,但他對於孟之祥的信心,使得讓他冇有反對。

骰子已經擲下了,就看看是開大還是開小吧!

孟之祥的目光,望向帳內角落設的一個小幾,幾上有個盒子,盒子裡麵裝著就是嶽武穆的玉像,玉像前有個小香爐。

玉像是正妻餘十一娘送來的,選用了上等的羊脂玉,請高手匠人精工打造。

孟之祥著親兵取九枝香來,就在燭火點燃後,他參拜了嶽武穆:“嶽爺爺在上,不孝孫兒孟之祥拜上,明日之戰,關係重大,求嶽爺爺保佑我軍勝利”。

作為信仰馬列教的孟之祥,懂得科學的道理,但此時此刻,也要講迷信了。

把香插在香爐上,他端詳著神像,隱約覺得嶽武穆在衝著他微笑!

……

臨洮嶽麓山的山角處,抄合和也隻烈把他們的三萬大軍給擺了出來,中間是兩位宗王的親軍共一萬人,三分之二是騎兵,他們穿著鐵甲,以鱗、鎖甲為主,少部分則是堅固的硬皮甲。

韃靼人人自得到了契丹與金國的土地後,就不再是純粹的遊牧國家了,雖然部族主力依舊在草原上遊蕩,但中原地區和長城以南地區都有大片的農田,進行屯田,有城鎮,如韃軍破金國汴梁後,耶律楚才求情,窩闊台汗開恩,冇有屠城,如此就得到了城內大量的工匠,以及其他地方的工匠,為他們製造瓷器、工具,打造弓箭、盔甲和兵器。

金屬鍛造盔甲越來越多,皮甲更不成問題,宗王部屬更是優先裝備、著甲率很高。

如今他們兵強馬壯,裝備精良,因為形勢對他們有利而充滿了信心。

以逸待勞,以眾淩寡!

在中軍的左右兩翼都是一萬人,分彆由朵歡、脫脫兩位都元帥指揮,他們的本部兵力各為三千,其餘都是各個部族、漢軍的軍隊。

這次打仗,兩位宗王說得很清楚,有勝無敗,敢退者滅族!

如此嚴令,加上優勢在我,全體韃軍都非常地樂觀。

軍隊一上萬,無邊無際,三萬人呈一字長蛇陣排開來,如林的刀槍旗幟,各種服飾,高高低低的人與大大小小的馬聚集在一起,正麵寬有五裡,極為壯觀。

韃軍先聲奪人,如果換作是一般的宋軍,隻怕連打都不用打,早就被嚇得腳軟手酥,都邁不動步子和拿不起刀槍了。

而青居軍經曆了昨晚的焦慮後,神奇般地停止了一切地不安,他們審視著前麵的韃軍大陣,隻想著殺一個夠本,宰二個有賺。

韃靼人對我中國人犯下滔天的罪行,今天,我們要替天行道,

一些人望向孟之祥,而孟之祥則麵帶微笑,似胸有成竹的樣子。

他度量過韃軍大陣,起初他想學秦王李世民最喜歡的黑虎搖心,就是照準韃軍兩個金色大纛的宗王位置猛攻,殺死他們,即可事情了局,作福酬神。

但他注意到韃軍左右兩翼排在中軍稍前位置,可想而知,一旦自己殺王的時候,這兩翼韃軍必定首先出動,呈左右夾擊之勢,把己軍頂住,哪怕能夠打敗這二翼韃軍,韃靼人中軍是生力軍殺來,則有得打,難言勝負。

既如此,我軍先攻韃軍右翼,敗其一翼再說!

孟之祥看到右翼韃軍服飾旗號都更為混雜,就打他們!

於是,青居軍大隊往韃軍右翼而去,不管韃軍的中軍與左翼了。

這給抄合和也隻烈造成了一定的疑惑,但他們暫時冇有調動軍隊,保持著大陣不變,他們對右翼的脫脫有信心,且,就讓右翼消耗掉南蠻的力量再說。

脫脫:“兩邊這麼關照我啊?”

……

孟之祥騎著黑馬,在陣前奔馳,他帶頭喊出來:“驅逐胡虜,恢複中華,還我河山,大宋必勝!”

“今日之戰,有進無退!我軍必勝!”

所有的軍人也跟隨著大喊起來,士氣進一步提升。

青居軍的口聲被抄合和也隻烈聽到了,兩王冷笑不止:“真要是喊喊口號就可以打敗敵人的話,還要戰馬和盔甲作什麼。”

口號還是有用的,脫脫也在鼓勵己軍,他的口號很質樸:“打敗南蠻,全軍吃羊肉!”

韃軍右翼上上下下的官兵們都打醒了精神,為吃羊肉而戰!

青居軍慢慢接近了,差不多在五十步的距離,宋軍停止了腳步,雙方將領幾乎在同一時間內,下達了放箭的命令。

一時間,弓絃聲大作,弓箭穿過空氣的嗖嗖聲,落地的聲音和人的慘叫聲及叫喊聲,戰陣上馬上嘈鬨得不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