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節 三勝三勝論

-

忽必烈率領十萬大軍為主力軍,計劃走黎州(漢源)北,渡過大渡河,沿古青溪道南下,直趨大理。

青溪古道,因路經清溪峽而得名,因開鑿靈山,設置靈關,故又稱“靈關道”,經雅安過大渡河直達大理,為漢武帝時所開,唐朝貞元四年(788年)重修。

一路上山峽狹窄,水流湍急,軍隊行進艱難跋涉,遇到了極大的困難。

初時還好,但很快地補給不上來,也根本上不來,都是高山大河,那時期高山冇有路,很多都是羊徑小道,大一點的糧車根本運不過來,江河水量很大,夠闊夠深夠急,過去時很多時候就是用粗繩索滑過去的!

這樣的情況下肯定架不了橋,蒙古人習慣用羊皮筏子渡河,然而當他們放下筏子時,才發現水流洶湧,筏子一下子就被沖走了。

蒙古人使用皮筏和木筏過江河,溺死者眾,然而依舊前行。

想打獵吃肉不容易,不同於平原,山嶺行動困難,山腰起雲霧繚繞,視線不良,大軍根本不可能依靠打獵過活。

想搶,更不現實了,路遇的部族多的是窮得褲頭都不多一件,生活困難,比方說他們做的臘肉黑乎乎地放了不知道多久,還長了毛,蒙軍看到後彆說搶他們,都想接濟他們的生活了。

先前帶來的大群牲畜吃掉的少,掉隊的多,掉落山澗的很多,病死的也不少,結果統統冇了。

十萬大軍人吃馬嚼耗用巨大,其實韃軍準備了不少的糧食,可運不上來。

冇有了補給,很快地,蒙古韃軍們轉入了戰時飲食機製,即依靠喝馬奶殺馬吃肉為生。

雖說韃靼人占據了不少地方,尚能保留以前的飲食習慣。還可以支援得住。

那些漢軍、簽軍可就慘了,補給上不來,又不能搶得到(搶到了也輪不到他們來吃),又不能象蒙古人般喝馬奶殺馬吃肉,想想他們的日子就難過了!

隻能饑一餐飽一餐,哪怕道路兩邊風景如畫,也是日子難熬,得過且過。

漸漸地,跟不上隊伍,越來越多的人掉隊,而且路上喝下生水,水土不服,部隊減員的數字日增。

即使這樣,忽必烈依靠下令部隊行軍,不得更改行程!

他更是以身作則,行軍途中因道路險阻不得乘馬,他柱杖而行,走路時跛了腳,走不動路,則由親兵們揹負而行,依舊前進!

沿途招撫吐蕃首領、喇嘛,路過各處的部族皆好言相慰,招攬,暫時冇有遇到多大的襲擾。

不過好景不長,大軍南下,在大渡河邊,他們遇到了頑強的對手,居然是三個部族組成的聯盟把他們給擋住了!

大渡河的北岸乃是黎州地界(漢源)的滿陀城,南岸則有多個部族聯盟,其中最大的是羌族的犛牛羌、青衣羌和彝族納蘇部三部,他們的族長都起了漢名為袁才惠、彭文保和蘇彥良,各有五千、三千和二千青壯。

此時這些大大小小的部族首領們集中在犛牛羌部所在的山羊坪,聽漢人商人張柏古說他們參戰。

張柏古是個鹽商,給部族送去精鹽、物資還有兵器,他臉色被曬得黑黑,強壯有力,精通使用軍械,實際上他出身青居軍,正是孟之祥派出間諜!

事實上,孟之祥早早佈局,張柏古賺錢是其次,關鍵是與各族搞好關係,他人麵熟絡,十分四海,橫行於川西民族區域,他精通藏語、羌語、彝語和納西族語等,各族的朋友不計其數,所以,當他一發出召喚時,各族都來了。

很簡單,隻要來了,就有精鹽、綢緞、藥品等物資供應。

當著眾多首領與頭人的麵,隻聽他口水四濺地道:“……我深知韃靼人虛實,雖說他們有數萬人,看似很多,與我眼中不過土雞瓦狗一般,因為我更清楚你們各部族中強將如雲,勇士如雨,怎麼可能不是對手,你們說是吧各位?”

那些首領們也不完全傻的,不由得麵麵相覷,青衣羌首領彭文保苦笑道:“張大官人太看得起我們了吧,這韃靼人滅國無數,一路橫掃都冇有敵人,我們不是對手啊。”

他自認不是對手,張柏古微笑道:“嗬嗬嗬,大家不要妄自菲薄,其實我對韃靼人的情況瞭如指掌,必然可以取勝。”

羌族首領錢才富道:“請教張大官人哪,我們如何打才能贏呢?”

此人不說困難,隻說打字,正是張柏古安排在部族中的“托”。

張柏古自然而然地接上去道:“想贏不難,這打仗靠的是兵法,兵法知道不,要以己之長擊敵之短,我以兵法觀之,那韃靼人有三敗,而我們部族則有三勝。”

錢才富與他一唱一和道:“哦,請張大官人說說看!”

張柏古從容地道:“韃靼人勞師遠征,補給困難,他們不通我方地形,此乃一敗。

我部族男兒都是土生土長的大山子弟,對家鄉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屬於主場作戰,此乃一勝。

韃靼人是入侵者,為了搶奪土地財富而來,並冇有死戰之心,隻要我們對他們迎頭痛擊,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就會退去,此乃二敗。

而我部族勇士卻是為了家園而戰,絕不後退,此乃二勝。

韃靼人遠離故土,全民皆兵,死一個少一個,一旦打敗,就冇有第二次機會了,此乃三敗。

我們卻位於自己的土地之上與敵人交戰,就算士兵損失了也可以立刻征發更多的士兵,救治也方便,如果全力動員,數萬大軍也可彙聚,兵力遠超韃軍,就算敗了一兩次,也可整軍再戰,此乃三勝。

有此三敗三勝,諸位又何必擔心呢。”

眾首領聽了,頓時紛紛露出恍然神色,冇想到咱們這麼大優勢啊,那還怕啥啊。

張柏古見眾人心動,遂發出懸賞道“一個韃靼人人頭值十貫錢,有多少收多少,收不了人頭的話就評估,有多少人頭給多少錢,可以平價購買我們的物資,我們孟太尉可是金字招牌!”

聽到他的話,眾首領紛紛點頭,冇錯,孟太尉的名聲異常地響亮,人人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