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節 部族力拒韃軍

-

名聲很重要,孟之祥旗下的公平交易,不賣假貨,眾皆心服口服!

不僅如此,孟之祥掌握的私軍有山甲軍精通山地作戰,為張柏古後盾,已經進至漢源南,因此張柏古說話更是響亮!

在他的主導下,眾部族歃血為盟,約定共破韃靼人!

當韃靼人的皮筏、木筏和船隻靠近渡河的南岸時,遭遇了部族的頑強阻擊!

箭矢如潑雨般地射向他們,射殺水中無遮掩的韃靼人,射穿皮筏,他們不斷地栽入水裡,鮮血染紅了水麵!

幾乎在短短的時間內,入目處一片血花,韃靼人落水者很多。

聽到蓬蓬蓬強勁的弓絃聲,這是宋人的弓箭,韃靼人悚然一驚!

部族鳥槍換炮,使用上宋軍製式弓箭,精準,殺傷力大,韃靼人難以抵抗。

當然也有人不信邪的,百夫長葉勒圖自恃其勇,他站在皮筏上,怒目圓睜,看著皮筏靠岸,隻待上得岸後大殺一場,出一口鳥氣。

然而,當他從皮筏上跳將下來時,迎麵傳來的那尖利的嘯聲讓他臉色大變。

床弩!

部族得到了宋軍的床弩,向葉勒圖射去。

本來床弩的準確度比較差,照人射十射九不準,但葉勒圖當天運氣太差,結果粗長的弩箭撅胸而入,葉勒圖竟然被射進了大渡河水中。

落水後“咚”的一聲響,就此消失在浪花中,水麵上隻留下一縷血跡,很快就消散不見了。

他的親兵還在皮筏上,看著此情此景,頓時讓他們呆若木雞!

當越來越多的韃韃人開過來後,部族軍退守山崖,衝著河岸區的韃靼人放箭、投石,又造成了韃靼人的傷亡!

積聚了一定力量的韃軍持大盾湧上前時,部族軍撤退了。

隨後,部族軍沿途襲擾韃軍,在百數裡的道路上,戰鬥無時不刻地進行著。

漢商張柏古運籌帷幄,把地段分給一個個部族,讓他們截殺韃靼人,他手下的漢人助手全都派出去,到各部族中清點人頭數,以便將來算錢。

這相當於派出督軍,部族士氣高漲,使用弓箭、飛石和檑木攻打韃靼人,同時用上的手段是五花八門,給韃靼人行軍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在一處山路上,一隊韃靼人下了馬趕馬前行時,由於山路崎嶇不平,馬匹難行,騎士正使儘渾身解數想打馬過路時,從山邊扔來了一個點燃的黑火藥大炮頭,落在人群中,轟隆一聲巨響,煙霧瀰漫,電光飛迸中,十數匹馬已經飛落山澗中矣!

有一個傢夥由於牽馬太緊,也被馬匹帶走,一起跌落山崖。

馬是敏感的生物,如此的轟響,讓它們嚇得一個激靈,就此飛跌而出。

大炮頭的爆炸聲此起彼伏,還有鞭炮的爆炸,嚇得馬匹不斷地掉落。

原來,部族受宋人影響,也過年,也燒鞭炮,他們因陋就簡,因地製宜,動用了韃炮攻擊,收到奇效。

換作是在平原地區,馬匹有足夠地方奔馳,驚馬後能夠平靜下來,不會有什麼損失。

馬匹是韃靼人的戰友,戰友損失,讓韃靼人悢之入骨。

部族還使用了石塊、木頭轟擊,在一些一線天的地方,韃靼人寸步難行。

即使是他們上得山去,部族人已經撤退。

不僅如此,道路被部族挖斷,橋梁中斷,韃靼人行軍困難。

尤其在一些險要處,部族軍伏下上千弓箭手,一聲令下,亂箭射出,當中夾雜著床弩,萬難抵擋!

鬨得太凶了,僅僅一旬,韃靼人死傷五千多,損失牲畜上萬,關鍵是前進極慢,忽必烈不得不派出謀士張文謙為使,與犛牛羌族長袁才惠聯絡談和。

張文謙,北方漢族讀書人出身,邢州沙河人,他出仕韃靼人,倒不能說他背叛大宋,畢竟大宋冇統治過他,

他的同鄉中有一個很出名的,那就是天文學家郭守敬,他們和劉秉忠、張易、王恂等在邢州城西紫金山共同研習天文、曆法、算學等,稱邢州五傑。

經劉秉忠推薦,張文謙進入蒙古親王忽必烈幕府,得到重用,成為忽必烈的主要謀臣之一。

張文謙勸說忽必烈說“王者之師,有征無戰,當一視同仁,不可嗜殺!”忽必烈聽得進去,現在他派出張文謙去見袁才惠。

張文謙首先恐嚇道:“大朝軍力雄厚,滅國無數,彆說你們,就連南宋也支援不住,你們現與大朝戰鬥,乃螳臂擋車,將來必招巨禍!”

他說著這話,有著充分的底氣,顯示出強大的說服力。

任何敵人再堅強,也不得不承認韃靼人的兵鋒所向,威不可擋!

然後張文謙口氣一轉道:“我們大王(忽必烈)仁慈寬厚,隻要你們投靠了我們,你們的地位可保,生命與財產無憂,這是難得的機會,如若不從,則大王必將你們滅族!”

在爭取部族方麵,韃靼人還是遜色一籌,袁才惠笑道:“你們的‘六事’,我們是很清楚咧!”

原來,韃靼人征服世界的背後則有一股宗教性的狂熱,相信自身乃係承受‘長生天’之命,‘倚恃長生天的氣力’而去建造一個世界帝國。”

這麼個任務顯然不是容易做到的,因此韃靼人不放過與蒙古接壤的任何一個國家。對於歸順蒙古的國家,均施加“六事”(納質、助軍、輸餉、括戶、置驛、君長親朝或設達魯花赤)的苛刻義務,將其置於蒙古的嚴格監視下,成為蒙古的仆從國。

需索甚急,待遇苛刻!

比如這次韃靼人南下打大理,西涼各支勢力都要出兵、助餉之外,兵員的糧餉都得自理,即流血丟命還損財。

對比之下,宋人懷柔對待部族,他們什麼都有,不差錢,川西各部族為宋人打仗,得到了宋人的軍器、物資的供應和錢財收入,又不用冒著生命危險與韃靼人硬碰硬,自然是輕鬆加愉快了。

袁才惠搖頭拒絕,張文謙不得不給出底線道:“大王允了,你們歸順後,我們對你們不行‘六事’,任由你們自治,如此優厚待遇,不可錯過!”

然而,與張文謙同姓的宋商張柏古和部族說得很清楚:“唇亡齒寒,即使韃靼人現在對你們客氣,一旦我們大宋倒了,你以為他們還會對你們客氣嗎?”

韃靼人的名聲太臭,眾部族以之為然,不肯歸降,張文謙竟铩羽而歸!

金帳內,聽聞部族首領們不識抬舉,忽必烈大怒,揮刀砍下案角道:“膽敢抗拒天軍者,儘皆滅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