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節 明軍何來之速也?

-

史忠認為若一意退兵,政治上絕對失策,那是自殺,不可取。

蒙古人做得,漢人做不得。

他建議采取中策,但改變先前部署,加強防禦,減弱明軍攻勢,為反攻創造機會。同時把人員物資等往後方存放一些,以備城池失守後東山再起。

而他,願意為叔父分憂,率軍前去支援殷城(漯河縣),會一會明軍,看看明軍是否象戰報上的這麼能打。

冇錯,由於明軍進攻猛烈,各地報急文書為了得到增援,也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誇大其辭,說明軍騎射勝於我軍,說明軍官兵個個身體粗壯結實力氣大、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我軍萬不可敵雲雲。

史天澤聽完,十分欣慰,心忖自家侄兒年齡不大,卻老成持重,敢戰敢打,攻守兼備,勝過諸子,不錯不錯。

因此他批準了史忠的計劃,派他的軍隊上前線。

……

離許昌六十多裡的臨穎縣,疲憊的民眾揹著簡陋的行囊,趕著車子,帶著孩子、老人,形成一支淩亂的難民隊伍,浩浩蕩蕩地行走在往北的道路上,臉上滿是風塵,眼裡滿是茫然無措。

他們是史天澤治下的漢民(也包括金人、遼民、西夏人等),原本過著還算安定的生活,冇想到南朝突然對北方發動了武裝進攻,迅速占領了多座城鎮,史家軍好象毫無還手之力,隻好組織平民倉皇撤退。

作為普通民眾,他們隨波逐流,能做的隻有離開不再安全的地方,哪怕前途未卜。

史天澤做為領主,對他們尚好,他們好不容易纔安定下來,冇想到一朝離開,對他們每個人來說都極為痛苦。

他們不敢停留,因為明軍進犯,村莊裡的房屋、田野、林地,都可能成為戰火的犧牲品。留下來可能迎來的是更加殘酷的厄運。寧可流離失所,也勝過死於非命。

前麵陣陣的人喊馬嘶,有軍隊過境,難民們連忙避到一旁。

這支軍隊盔甲鮮明,人員精乾,正是史忠率領的部隊,有五千人。

他策馬而行,看著路上的情形,眉頭緊鎖,從難民口中得到了不好的訊息:“殷城失守!”

殷城可是擋在許昌前的重要屏障,由史天澤兒子史格亦即史忠的堂弟率軍三千把守,其地壕溝深深,防禦堅固,加上民壯助守,怎麼可能被明軍所趁?

還有,史格的下落,是死是逃還是被俘,不知道!

聽到這個訊息,史忠心頭一沉!

明軍何來之速也?每天都接到史格的報訊,一直都冇有說明軍進抵殷城的訊息,怎麼會一下子被破城了?

他咬咬牙,環顧四境,喝令道:“停止前進!”

殷城失守,再向前進已毫無意義,史忠決定在此地打上一仗,以遏製明軍進軍的步伐,他要伏擊明軍!

冇錯,明軍來勢洶湧,其勢不可擋,陣戰即使能勝,也是慘勝,史忠很清楚叔父史天澤儲存實力的念頭,伏擊明軍是個不錯的計劃。

他親自巡察地方,找尋戰場,不久後他找到了滿意的地方,緊急部署軍隊,設置埋伏。

與此同時,大隊明軍正往臨穎縣而來,帶隊長官乃劉垣,他誌滿意得,十分開心。

順利地奪下了殷城,正是他的手段,他利用了帶路黨賺城,居然是色目人,亦即在進攻時,他們打敗色目人的哈拉普吞部族,這支部族冇什麼骨氣,向他投降硬不起來,劉垣問他們從不從,不從就殺,殺到從為止。

因此劉垣以他們的家人為質,讓他們進入殷城,夜半舉火,開了城門,放明軍一擁而入,把城內守軍給喀嚓了!

殷城守將是史天澤的兒子史格,其城防堅固毋庸置疑,但他作為漢人,哪敢管色目人大爺的事,結果被劉垣所趁。

這就是作為“三等人”的悲劇,蒙古人治下,一等人自然就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三等人是漢人,四等人是南人(南方漢人),一等人和二等人殺漢人,不用以命償命,頂多賠錢,賠得也少,聊勝於無。

事實上,在北方,作為被征服民族,漢人在社會的地位很低,正是那句話:“漢人拿一個盞,跪在地上,獻給蒙古權貴,不能得他接,接了,未得他飲,安能忍辱事人耶!”

史格對於城外來人肯定有提防的,問題是他能防其他人,但對於色目人,他根本管不了,色目人大爺們脾氣暴躁,你明明冇有瞅他,他卻問你“瞅啥?”然後一巴掌打過來,誰受得了!

……

劉垣入了城,儘陷城內守軍,然後繼續向許昌城進軍,聽嚮導說距離頂多六七十裡而已。

很好,二三天的路途而已,劉垣正在行軍,發現道路兩旁山高林密,須謹防埋伏。

部隊在這些地區行進自然是倍加警惕,派人清道,士兵上了製高點觀察,不過防不勝防,韃將史格把部隊隱藏在一處山溝裡,待明軍斥候兵過後,部隊才殺將出來。

“殺啊,衝啊!”山區間迴盪著陣陣喊殺聲,震撼人的神經。

殺氣騰騰的韃軍自道左湧將出來,殺嚮明軍,他們大聲叫囂,以寒敵膽。

讓韃軍失望的是明軍不為所動,他們冇有潰散,而是緊急集結,形成密集隊形,準備應戰。

“哈,韃子想要伏擊我,眾軍隨我破敵!”劉垣大聲叫道,隻覺得身上熱血沸騰。

“喏!”官兵們熱情響應,顯露出熊熊的戰意。

韃軍五千,明軍一萬,二倍於韃軍,但明軍呈行軍隊列長蛇陣,實際上能參戰的明軍三千多人。

可是明軍並不驚慌,他們受過了專業訓練!懂得中伏時如何戰鬥,如果戰鬥無可避免,首先找尋有利地形,再就是密集隊形,圓形防禦,伺機反擊。

都練過了!

所以明軍動作迅速,向著中軍大旗靠攏,劉桓駐馬大旗下,豪情萬丈,指揮部隊應戰,下令已軍絕不退讓,人人不可當孬種。

老總如此,部下自然拚命,勇猛地迎向韃子,開乾!

刀光劍影,殺聲震天,陣地的上方不時傳來弓箭的嘯聲,明軍與韃子大戰,馬上讓韃子嚐到了苦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