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諸藩改封序幕

-

「爹,弄銀子,不一定非要急著占領倭島。俺中華地大物博,物產豐盈,而倭島彈丸之地,物產有限,可與倭人以物易銀。」

朱棣解釋道。

頓了頓,他見朱元璋不吱聲,又補充道:「爹曾為了防備海盜滋擾沿海,下令禁止民商出海貿易,也不準外商到大明地界貿易,隻允許外番朝貢。」

「但堵不如疏,至今仍有走私海外求利者,孩兒認為或可設立固定的對外口岸城鎮,由朝廷出麵統一管理及主導民商海貿。」

朱元璋當然明白私人海外貿易利潤豐厚,否則哪裡有人鋌而走險去犯禁走私?

若將民間私人貿易收歸朝廷治理之下,設立專門的衙門統一管理,即便朝廷不參與貿易,隻收稅,每年的稅收估計也是一筆超級钜款,比如宋朝的市舶司。

「哈哈!咳咳!」

朱元璋咧嘴先笑了一聲,然後又對著臥榻內側咳嗽了一陣子。

隨後,他轉過頭,讚賞的看著朱棣,頷首道:「棣兒,你這個『堵不如疏』的法子妙啊!」

「推行官吏一體管理,影響巨大,咱需要再思量思量。至於,由朝廷統一治理海貿之事,咱以為可行,待科舉革新與新幣發行之後,你便著手負責此事。」

「孩兒領命。」朱棣恭聲道。

就在這時,朱元璋突然嘔的一聲,吐出一口血。

他出於本能的伸手雙手,想去捂住嘴巴,結果鮮血通過指縫流的手背上到處都是,觸目驚心。

「爹!」

朱棣連忙上前扶住朱元璋的後背。

「別喊太醫,聽咱說。」

朱元璋抬起帶血的手,示意朱棣不要喊人,接著有氣無力的說道:「咱已油儘燈枯,大限將至,估計還能再挺個三五天,咱打算利用這最後幾天的時間,為你解決削藩之事。」

「爹,俺冇想過削藩。」

朱棣不動聲色的矢口否認,同時趕緊從袖袋裡掏出一塊淡黃色的錦綢手巾,去幫朱元璋擦拭雙手上的血跡。

朱元璋任由朱棣給他打理雙手,緩緩說道:「這幾年,咱想通了一件事,諸藩雖為國藩籬、屏障,但也是內亂之源,不能不削。就算你不削,以後高煦若想坐穩位子,他也要削。」

「所以,為子孫後代計,咱打算將諸藩改封到中國之外去。」

朱元璋頓了頓,望著朱棣道:「你意下如何?」

「爹!」

朱棣收拾好帶血的手巾,起身後退兩步,當即跪下,高呼了一聲。

朱元璋不想朱棣為難,生怕朱棣為了削藩落得個手足相殘的罵名,這纔有此謀劃。

對此,朱棣心如明鏡,感動的流出了眼淚。

兩天後。

艷陽初升,奉天門,早朝。

「今日朝會,朕要宣佈三件事。」

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居高臨下的俯視著文武百官。

儘管他垂垂老矣,不復昔日雄姿,但開國皇帝的威嚴仍在,眾臣皆認真傾聽,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怠慢。

「第一,科舉革新章程草稿朕已閱覽,可試行之。相關人事調動及新置衙門等事務,皆由燕王全權負責。」

「第二,即日起,朝廷推出新版的大明寶鈔與錢幣。至於新版寶鈔與錢幣的兌換及推行,由燕王牽頭處理,百官必須配合,不得陽奉陰違。」

說到這裡,朱元璋喘了一大口氣。

頓了頓,他攢足力量後,突然厲聲道:「第三,詔令諸藩王火速進京,朕要改諸藩於中國之外建國,施行宗周之分封。此乃朕之詔命,任何人不得違背!」

朱元璋的這番話等於給第三件事定了調子。

換言之,哪怕諸藩王冇能來得及見他最後一麵,以至於他冇能將眾藩王在域外的新封地確立好,但是有此詔令在,日後朱棣就可以合法的將變易諸王封地一事執行下去。

「朕乏了,接下來由燕王主持朝會。」

朱元璋緩緩說了一句。

隨後,他在兩名侍從宦官的攙扶下,離開奉天門,乘坐輦車回到了乾清宮。

朱高煦在朱棣授意下,一路陪同朱元璋也去了乾清宮。

「高煦,你不參加朝會,來此作甚?」

朱元璋有些不滿道。

朱高煦紅著眼道:「孫兒想守著爺爺。」

「也罷,反正無甚要事,咱也睡不著,你就陪咱說說話。」

朱元璋換了一副心情道。

「上次咱跟你說,打算給你找個婆娘,這兩日咱還真的尋思到一位不錯的姑娘。」

朱高煦靜靜聽著。

朱元璋接著道:「此女姓李,名瑤,家世清白,乃是忠臣之後,生的貌美,又很賢惠,咱覺得與你挺般配。」

朱高煦當然清楚「李瑤」是誰,她爺爺正是當年指點晉地百姓弄出萬民血書,後來被晉王麾下親衛隊正所殺害的那位對朝廷忠貞不渝的老書辦李中嶽。

如此身世,自然算得上清白,乃是名副其實的忠臣之後。

朱高煦隱約記得,五年前李瑤被楊邦基收養時剛滿九歲,算起來她現在才十四歲。

「你看看,這是她的畫像。」

朱元璋竟然從床榻內側抽出一卷畫,緩緩遞了出去。

朱高煦連忙接過,輕輕打開畫卷。

但見畫上之人,撐著一把油紙傘,站在一座古橋頭,生得亭亭玉立,長著鴨蛋臉,柳葉眉,鬢發盛美如雲,可卻有些偏瘦,胸脯與後臀皆不明顯。

「此女長得確實標致。」

儘管冇有見過李瑤的真人樣貌,但朱高煦覺得朱元璋不會讓人畫一幅假畫來誆他,隻好違心的評價了一句。

「在北平衛所任職的遼東人郭興宗你可認識?」

朱元璋忽然問道。

「認得。」朱高煦恭聲道:「四年前,孫兒去北平時,此人還隻是燕王府內雜役頭目,後來調入軍中,眼下已累功晉升為總旗官。」

「李瑤祖父李中嶽,祖籍遼東,其兒媳郭氏即李瑤生母有一親侄名郭興宗,正是此人。」

朱元璋接著道:「也就是說,李瑤與郭興宗是表親。」

朱高煦明白朱元璋說這麼詳細的言外之意。

對他來說,妻族的背景越乾淨越簡單越好,畢竟他未來是要做皇帝的人。

「你若不願娶她,咱不勉強你。」朱元璋輕聲道。

朱高煦毫不猶如道:「孫兒願意。」

朱元璋對朱高煦的表現感到欣慰。

停頓了片刻,他嘴角含笑道:「近幾個月你不在京城,咱命人暗中盯著那位紅梅布坊的王掌櫃,她的肚子越發的大了。」

「爺爺,孫兒不是有意隱瞞。」

朱高煦立即解釋道:「她出身於異族,且額頭天生有塊胎記,樣貌醜陋,實在上不了檯麵。」

「可她經商卻是一把好手,以紅梅布坊如今的規模,放眼整個應天府,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

朱元璋玩味的說道:「咱派人覈查過她的來歷,並無異常。看在她腹中孩兒的麵子上,咱允許她做你妾室,如何?」

「孫兒叩謝皇爺爺恩典!」

朱高煦還能說什麼,自然是跪謝皇恩。

他本以為那王氏女被他藏的很深,卻萬萬冇有料到,竟還是被朱元璋的密探給查了出來。

「你回京數日,還冇去看過她,明日準你出去看看。」

朱元璋稍作沉默,攢了些力氣,然後緩緩說道:「順便把她接進宮來,咱想瞧瞧她究竟有何獨特之處,會被你相中。」

見朱高煦仍低頭跪在地上,並未起身,他特意解釋道:「孩子別怕,咱派人盯著她,是為了防止她出意外,並非監視。」

朱高煦現在不清楚朱元璋究竟都查到了哪些東西,所以不敢多言,生怕說漏了嘴。

「起來罷,咱大限將至,冇多少天可活了,有些遺產,你爹用不上,還是得交給你。」

朱元璋虛弱的說道:「來人,去傳錦衣衛指揮同知趙俊臣、駙馬都尉梅殷。」

PS:今天第一更,目前衝到了新書榜第五,非常感謝老鐵們的鼎力相助!唯有努力碼字,用行動感謝大家!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