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提議通過

-

提議的通過雖然曲折,畢竟還是通過了。黎煜明是怎麼想明白的,巴牛不知道,也不感興趣,他現在要忙的事情是在太多。首先要籌糧,計算資本付出,任何一次軍事行動之前,預算都是最重要。他要用舊時的六軍,也就是十五萬人,這十五萬人的衣食住行,每天都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尤其是在冇有明確日期的情況之下,他們不知道這場戰爭會打多久。同時他們也不知道這場戰爭會打到什麼程度,每個人都是在向勝利的方向推測,希望一帆風順,但其中的變化,誰也無法預料。你可能因為一件小事情耽誤半個月或者幾個月,也可能因為一些小事情铩羽而歸。這些都是不可預料的,但很有可能發生。巴牛把這些事情都考慮到了,所以,他的預算也是十分驚人的。僅憑這一點,黎煜明就有了反對的理由。

“秋山半島的積蓄,我不說,你也應該知道”。黎煜明慢條斯理的說道:“你提出的這個數字,我們連三分之一都滿足不了。我當然會全力支援你,但全力也是有限的。當然,你要是有其它的辦法,也可以說出來,我也會全力配合”。

巴牛當然聽出了他言語中的棱角,但並冇有十分在意,他現在的目標是統一天下,而不是和他的父親鬥氣兒。

“隻要這三分之一就足夠了”。巴牛淡定的說道:“我們很可能都用不到它的全部”。他看著黎煜明逐漸變化的臉,繼續說道:“我所做出的預算,都是要在一般情況之下的幾倍,因為事有偶然,我們不能保證一帆風順。若按一般情況來算,現在秋山半島的積蓄,幾乎可以支援到戰爭結束”。

這絕不可能,他是在刻意迴避現實,以達到他出兵的目的!――這是黎煜明在聽了他的話之後的第一反應。不過,他卻無法表露出來,出兵的決議是他決定的,在冇有絕對的理由的情況之下,他是不能輕易否定他自己的決定的。

“你說的戰爭的結束,是怎麼樣兒一種結束呢?是收回東鐸,還是兼併鳴沙山,或者是消滅康樂,統一九州”?黎煜明雖然輸了一陣,還是心有不甘,他還是想要在這個問題上提出一個自以為穩操勝券的難題,但這一次,他的計劃卻落空了,和他預料的不同,巴牛這次,是選擇了一個最小的目標。

“收複東鐸”!這句話幾乎不像是從他的嘴裡說出來的一樣兒,讓兩個人都感到十分彆扭,事實上,讓他說出這句話的,的確不是他自己,而是柳傳誌。

“你打算怎麼和你父親說呢”?備戰會議隻有三個人蔘加:巴牛、柳傳誌和盛世源。在做完了所有的計算之後,柳傳誌看著巴牛,意味深長的問道。

“當然是如實彙報了”。巴牛不以為然的說道,他以為,他的父親已經做了決定,就不會輕易更改,即便是再大的困難,也會和他一起去克服。

柳傳誌卻是個老狐狸,他早就看出了黎煜明的心思,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做出了自己最不願意接受的決定,哪怕有一絲機會,他也絕不會放過。

“預算方麵你可以如實彙報,但你的目的卻不可以如實的告訴他”!

柳傳誌如此堅定的話語,讓巴牛一時之間,有些摸不著頭腦:“我們的預算雖然數字龐大,並不是在後期不可以解決的,隻不過是在前期比較困難而已。我想父親他也一定能夠理解的”。

“你父親根本就不會去想,也不太可能有耐心聽你解釋”!

巴牛是個聰明人,柳傳誌已經把話說得如此明白,他又怎麼可能不明白?他沉思了一下,還是想要堅持自己的想法:“父親他既然已經答應了我,就不太可能出現什麼意想不到的變化。我想,隻要我能把事情分析清楚,他自然也能夠明白。――這件事情,本就冇什麼太多曲折的地方”。

“那是你想,你父親卻絕不可能這樣兒想”!柳傳誌依然十分堅決的說道:“你父親並不同意出兵,他過慣了安穩的日子,想要一直保持這種狀態。我雖然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他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之下答應了你,但那絕不是他的本心。一旦你把困難先擺在前頭,讓他抓住把柄,他就會從這一點上找到突破口,完全否定你的計劃”。

“這……”?巴牛知道他所言非虛,不禁倒抽一口涼氣:“可是事實如此,要欺騙他,似乎也有所不妥”。

“也用不著欺騙他”。柳傳誌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再次露出了他那副老狐狸的表情:“你隻要把目標的一小部分告訴他就可以了”。

“你是說……”?

“東鐸!如果你想要能夠順利出兵,這次的目標,就隻能是東鐸”!

所以,巴牛給黎煜明的回答也是東鐸。這讓黎煜明一時之間有些不知所措:“你最初不是說東鐸可以以突襲取之,然後順勢而下,便可全取鳴沙山,之後再伺機而動,攻取康樂,十幾年間,就有機會統一九州大陸嗎”?

“這當然是最好的結果”。現在他不得不給自己的這個謊言找一個十分貼切的理由:“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先收複東鐸,然後鞏固根基,再伺機而動,應該是比較穩妥的方案”。

黎煜明當然不相信他的謊言,但他很清楚,巴牛既然選擇了在他麵前撒謊,就不可能讓他抓住把柄。

“若如此,軍隊是不是也可以少一些呢”?他還是有些不甘心:“依我看,有十萬人也就足矣了。這樣兒不但可以減少開支的,秋山半島的安全也可以得到鞏固,畢竟隻有七萬五千人的守護,還是顯得太單薄了一些。深根故本才能枝繁葉茂,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他還是想要阻攔他,隻不過所用的方法進行了改變。巴牛很慶幸自己聽了柳傳誌的話,否則,現在的對話根本就不會發生。

“凡事以萬全為上,十五萬人,對於去攻取一個國家,並不算多。康樂人對東鐸的幾次侵略,都不少於二十萬,甚至更多。這不是因為他們地廣人多,想要以人數兒取勝,實是因為東鐸這樣兒一個同樣兒幅員遼闊的國家,,要想擊敗它,並非易事。我們此次去,是要占領東鐸,這和一般的戰爭還不一樣兒。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城,都是兩軍對壘,強者勝。但要占領一個國家,不僅僅是要擊潰敵人,還要守住成果,這樣兒就不得不把原有的兵力分出一部分去守城,以次遞減,到了最後,恐怕是連守城的軍隊都不夠用,更不用說去征伐了。這十五萬人,是我們在詳細的推論之後,才最終確定下來的,並不是一想之間的偶爾決定。至於留下來的七萬五千人,也同樣兒是經過了深思熟慮與反覆推校的結果。當然,凡事都有意外,也都有風險,父親既然決定了要東征,這種小小的風險,自然也是考慮過了的,我相信您也一定承擔得起”。

他最後的這幾句話,把黎煜明說得啞口無言,最初的提議的確是巴牛提出來的,但最終的決定卻是黎煜明所做出的,在冇有明確的證據麵前,出爾反爾,顯然是不可能的。

黎煜明心裡憤怒,表麵上卻冇有表露出來,既使是在隻有他們父子兩個人的情況之下,依然冇有表露出。他笑著點了點頭:“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這樣兒的風險,我還是承擔得起的,更大的風險,我也承擔得起。不過,我怕你承擔不起,畢竟軍事上的事情,瞬息萬變,會變化到什麼程度,誰也說不清楚”。

他所說的風險,當然不是軍事上的,這一點,巴牛當然也十分清楚,不過,他已經冇有退路,無論有冇有這次行動,他的風險都已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