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節 楊大楫的疑惑

-

從漢中府城延伸出西去官道漫長無邊,厚厚的黃土滲雜石灰、黏土夯築得堅硬如石,還滲雜石灰,寬達四丈,足以容下八匹馬或是四輛車齊頭並行,乃是交通要道。

以前冇有那麼好的道路,韃靼人統治時期,路又爛又難行,到了雨雪天全是爛泥,行人根本走不了。

韃靼人對此置之不理,他們四條腿走路,把爛泥濺給行人。

如今路好走了,那是四川安撫製置使餘相公采納了副使孟之祥的提議,成立“四川路橋公司”,股價結構為官府、百勝公司和各大商戶合股成立,在四川各處大肆修路、建橋,極大地改善了交通。

漢中府是前線重地,道路修築得更好。

有好處就有壞處,官府設卡收過路稅,不交稅不給過,民眾無法,也隻能接收。

四川官員中,孟之祥以貪財出名,這麼做法,百分百是他的手尾。

民眾雖說不滿,可道路上來往的商隊、人員、牲畜實在不少,畢竟商品流通纔有利潤,收點過路稅也隻能忍了。

近著漢中府城,有不少的商隊和民間人員被擠在了官道旁邊,因為官道已經封路。

他們有點焦急,看到天空烏雲密佈,遠處隱約雷聲滾滾,大家都想早點進府城,但不得上路。

但見得一隊隊的士兵舉著旗號、官牌讚導喝道,後麵則是大隊騎兵,那些騎兵全副武裝,穿著皮甲戴鐵盔,馬身上攜一長一短雙弓,兩種箭,皆有副馬,俱是精騎。

騎兵強不強,看你弓箭多不多。

長弓是重弓,破甲射得遠但射速慢,輕弓則射速快,根據敵情選用不同的弓。

騎兵的數量有一個指揮(四百人),分前後兩部,護送著中間的一支二百多人的隊伍,俱是騎馬和搭馬車,當中馬車有三四輛,可以見到車上有一些包紮過的傷員,他們正吃著東西,喝著奶茶,並不怎麼擔心的樣子。

在他們之後,還有一個軍(二千五百人)的部隊,浩浩蕩蕩,迤邐十裡。

一個商人來往得多,看旗號說道:“是楊都統製的隊伍!”

“聽說仙人關遭遇韃軍攻擊,這些應該是傷員吧!”他繼續道。

“是重傷員,輕傷的留在關卡處養傷,軍隊的軍醫不錯的!”旁邊有人糾正他道。

那商人冇反駁,大家都知道部隊軍醫不錯的,連帶著民間醫院也可以。

他們所談論的楊都統製正是漢中府都統製、知漢中府的楊大淵,他氣勢軒昂的騎在一匹高大體壯的灰色大宛馬上,大隊人馬護送,出行那是閒人遠避,封道而行。

如今他軍政一把抓,二年前奪回興元府(漢中府)之戰,楊大淵獲益巨大,進步很快,坐整個漢中府的第一把交椅,在這裡可謂是位高權重。

當然權利越大,責任越重,他負責把守的三關地區即仙人關、武休關和七方關,即蜀口也,憑三關拒敵,韃靼人不可入。

他不敢怠慢,到任後一意修築城防,訓練士卒,自己也努力提高武力值,從不敢怠慢。

這次聽聞韃靼人叩關,攻打仙人關,他即帶隊前往增援,事情平息後,帶著重傷員回漢中療傷。

楊大淵的隊伍過去後,避道一側的民眾才得以跟隨在隊伍後麵,往漢中城進發。

如今的漢中城,城牆幾乎擴大了一圈,還建立了副城。

城牆前的護城河又深又闊,城牆有兩層,還有石製磚砌的城樓,構成了立體防線。

城頭上有警惕據守著的軍隊,床弩和投石機架在城頭上,在各處刷有石灰字:“枕戈待發!”“頭可斷,血可流,不失大宋一寸土!”“守土有責,失土恥辱!”等的字樣,

前線有敵情,漢中城隻開北門,其餘諸門皆不開,北城門的兩邊都有軍人們把守著。

看他們的樣子,壯實有力、訓練有素,軍器精良,頂盔披甲,對過往人員虎視眈眈。

路過城門時,楊大淵問了一下把門官,說是無事,一切正常,他才進了城門,回到城中的知州衙門。

由親兵助他脫下盔甲後,楊大淵坐在官廳裡喝茶休息,不一會兒,其弟楊大楫進來了,兩兄弟見麵後,楊大楫迫不及待地問起仙人關的情況來。

“韃軍六千餘人叩關,仙人關守軍三千,城固人齊,軍資充足,守關綽綽有餘,我見到敵人不多,就把軍馬也都帶回來了!”楊大淵介紹情況道。

“那麼他們退兵了嗎?”楊大楫問道。

“冇有,還在關外!”楊大淵搖頭道。

“韃軍不事生產,無甚收穫的事情他們不會白做的,麵對雄關不能攻破,卻在關外逗留,他們想乾什麼?”楊大楫疑惑道。

楊大淵雙手一攤,聳聳肩,表示他也不明白。

不明白的事情就不要理,楊大楫說起楊大淵離開後,後方又有軍資送來,乃是五千壇的臊子和五千壇榨菜,再有另外一大批補給物資,官倉都不夠用了,隻能暫放在空地上,這不是個辦法。

“趕快讓工兵搭建簡易房,用毛竹搭起來,不能讓太陽曬熱了變質。”楊大淵吩咐道。

他作出決定後,楊大楫負責執行,楊大楫高興道:“我們以前從來冇打過這麼寬裕的戰鬥,天天吃肉!”

從前參軍,軍人們的生活很苦,夥食一般,配菜多是醬菜,隻有逢年過節才得肉食改善。

如今餐餐有臊子吃,臊子裡有肉,雖說不多,可肉就是肉,且隔不幾日經常有臘肉吃,月月有鮮肉吃作改善,後方對漢中府的後勤供應極為充足,官兵們油水充足,士氣高漲。

“這都是孟製置做的好事,天下的宋軍,隻得我們川軍是這麼好過的日子了!”楊大淵說起他與川外同鄉兼同行的書信聯絡中,兩人交流中得知川軍的夥食勝過川外諸軍,尤其是餘玠要孟之祥負責整個川軍夥食供應後,川軍的夥食標準上了一個新台階。

兩年前,川軍出發攻興元府,逆嘉陵江而行,孟之祥在沿途設置兵站為軍隊供應夥食,軍隊吃得滿意,之後,餘玠就要孟之祥負責軍隊夥食供應。

孟之祥的作法就是設置兵站,後勤統一供應,他從百勝公司那裡拿貨,百勝公司有多少利潤他一清二楚,規定好利潤,減少中間環節,軍隊後勤供應就上去了。

這麼做,自然影響到一些人的利益,但餘玠和孟之祥從中一個銅板冇拿到,絕大多數官兵都支援,少許人反對也無濟於事,後勤事務就這樣定下來了。

-